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故明(明穿) > 第十章:燕王府(一) (22)

第十章:燕王府(一) (22)

事,朕以为守孝期间不宜如此。但祖宗规矩,也不能忘废,后宫虚悬,独有一后也不成体统。”朱允炆轻轻说着,如一片羽毛抚着晴玥的心头,“朝中多事,朕也不愿多费心思在此,反正来去只中意你。”

因为紧张,晴玥的手不自主大力反握了朱允炆一下。

朱允炆察觉,睁开眼睛,嘴角噙着笑,“等过了先皇的小样,我就降职册封。徐氏,魏国公之女,贞静聪慧,恭顺从容,封昭仪,赐居春和宫。”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关于那份遗诏,集结北平的军力等给辽王统领,在明史中是交给燕王的。但是有一些史学家在另外一些典籍中发现的版本是交给辽王,所以也有燕王后来篡改的说法。(只闲聊,不考据,不过是做素材)

注2:小样-----周年祭

☆丶七十三:削藩

“你父亲回来了。”

朱允炆进门告诉晴玥这个消息时,她正在屋里沏茶,手一抖,就被滚水舔了一下,“他可平安?”晴玥边吹边问,疼的龇牙咧嘴。

朱允炆看得眉头一蹙,命人去拿烫伤膏药,又抓起晴玥的手来看,见她食指已经红了半截,“魏国公身体安好,只是……”

“只是什么?”晴玥惊慌追问。

宫女芳枝捧着一个描花小瓷盒奉到晴玥跟前。

“朕来。”朱允炆拿了药,挥手打发众人退下,又拉着晴玥坐下,亲自为她上药,“只是带了不好的消息回来。”

晴玥松了一口气,立刻又紧张起来,“什么不好的消息?”

瞥了对方一眼,朱允炆思索了片刻才道,“周王次子密报其父谋反,你父亲此行就是替朕去刺探周王的虚实。他掩藏身份到了开封地界,耳闻目睹果然如周王次子所报。周王集结兵力,日日练兵谋阵,还到处招揽奇人异事,蠢蠢欲动。”

“那皇上准备怎么办?”

“朕还没想好。”

想到朱允炆日后的困境,晴玥忍不住要提醒他,“藩王势力尾大不掉,皇上不可不虑。”

“你有什么想法?”朱允炆望着晴玥,眼中黑亮。

“请皇上先恕奴婢妄言之罪。”

“但说无妨。”

“先皇大封龙子龙孙,是为保国家安定,边疆安宁,但这些年各路藩王日益坐大,手握重兵反而成了天家的威胁。尤其是皇上您才登基,年纪尚轻,恐不能令各位长辈信服。先皇虽有遗诏不许入京奔丧,可是诸位藩王仍是纷纷而来,皇上权可念是各位王爷的孝心,可天下之道,君道为大啊!皇上仁慈不予追究,但众位王爷说不定还认为皇上在京中玩什么见不得光的把戏。”

朱允炆点头不语。

“如此误会丶矛盾激化,难保一些藩王动起不臣之心。”

“那你说怎么办?”

“奴婢不敢。”晴玥躬身垂首。

“你怎么想怎么说,朕只当笑话听过便忘。”

晴玥深深吸了一口气,“削藩。”

朱允炆双眸骤然一亮,凝望着眼前的人,点了点头,“不愧是魏国公的女儿。你可还能说说,该如何削藩?从哪里削起?”

一不做二不休,晴玥鼓足勇气,将思量了多时的答案说了出来,“奴婢以为,不可武力蛮削。毕竟皇上才登基,应是轻徭薄赋丶以民为本,而征战就太过劳民伤财了。而且藩王众多,朝廷军力有限,难保兵戎相见之时,后院起火。”

“武力不宜,那效仿汉朝推恩呢?”

晴玥思量片刻才回答,“推恩之法很好,将藩王的封地丶军力都逐一分封给子孙,如此可以削弱藩王实力,但是却不适合我朝。”

“为何?”

“因为先皇孙辈之中,皇上为长,馀之弟兄都颇为年幼,甚至有好几位王爷比您还要年幼。这推恩令虽可行,但是要到各位皇孙全部长大成人就藩之时,恐也有些晚了。”

朱允炆点了点头,噙着笑注视着晴玥,“还有其他想法吗?”

“奴婢以为,最可行的法子就是迁藩。皇上应该把手握重兵的藩王重新分封到别的地方去,如此既不伤“亲亲”,也可削弱藩王的势力。这些藩王要重整旗鼓,至少还要数年,而皇上就可趁着这个时机将兵力重新集整到中央。”

“你这个想法,倒和户部侍郎卓净不谋而同。”

“是吗?”晴玥咋舌。

“你倒是再说说,这迁藩该从哪位藩王开始呢?”

“必是燕王。”晴玥趁热打铁,慷慨激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