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垫底排名后,额外杂活身上扔
D企的业务拉通和流程规章很是复杂,不仅周期长,层级多,涉及多人审批还极其拖拉。子文最苦恼的就是跨部门,事业部的流程审批,不仅注意事项多,细节要求还非常苛刻,稍不注意就得打回重新提需求,再走流程。因此,在提流程之前需要特别注意准备工作,这时候就不得不东问问西瞧瞧。运气好,身边人有人走过该流程,那么只需复制前人操作即可;运气不好,若是走过流程的人忘记了或者压根就没有人走过这流程,那么就不得不从头开始,自已探索,这才是最绝望的。
一般来说前期准备不下三天是下不来的,因为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人都会推来推去,生怕担责。提流程的人像个皮球一般,被所有人踢来踢去,最终头大。子文运气不好,被指派了这样的活,主管任命子文负责向各销售部申请用户奖品。子文一开始以为很简单,因为组内有前辈申请过,所以只需要稍微复制一下前人操作即可,但子文没想到的是对接的人却出了问题。
D企人员流动频繁,原先销售部对接的人已经离职,而新接手的同事从未处理过该工作。从未处理过此类工作,所以就会格外的小心谨慎,生怕处理不当惹火上身。于是子文对接该同事时头都大了,要么这个不符合要求重新填写,要么他不负责这个,需要另外找人审批,原本半天就可以推进的流程,硬生生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额外流程,拖了不下一周。子文终于流程提上去了,但对方部门的经理又不知道出了啥事,没有签字盖章,于是又是一直拖。子文心累不已,一开始还会积极推动,后期直接佛系随缘,心中吐槽D企流程繁琐,人员推脱之能事简直令人发指。
流程跟进的工作惹子文烦恼,部门偏偏又下派了额外的工作,而这额外的工作完全得益于“努力值”的功劳。
部门主张加班风气,时常拉员工的加班时长作为“努力值”以评判员工的工作饱和情况。子文和组内几个应届生天天准时下班,所以次次都是“努力值”名单垫底区间的“座上宾”,而且是从不收敛,安然自得的“座上宾”,所以很快就引起了高层的注意。如何让这几个“座上宾”加班呢?高层要求指派新的工作给到“座上宾”,增加工作量,想着工作量多了,加班自然而然。
那天组内主管找到子文和组内几个同样加班时长较短的同事,支支吾吾告知:“你们几个因为加班时长短,所以领导指名给你们下派了本职工作之外的活。”
子文和几个同事听后些许无语,加班少都给低绩效了,而且评奖项目除名了,周六日加班也没调休了也就认了,怎么还额外派本职工作之外的活呢?这不是逼着加班,明摆着一定要加班吗?没有加班机会就硬要创造加班机会?同被告知的几个同事很是无语,又先后表示愤慨。主管也表示无能为力,自已也无权做主,尽管他也知道这并不合理。
“那具体指什么活呢?”A同事问。
“我也不太清楚,但好像是秘书那边派活。“主管回答道。
子文和几个同事很是疑惑,相互之间干瞪眼,啥也做不了,毕竟都是被安排的人,总不能主动去揽活吧,所以就默默等着被安排未知的工作。但既然都说了是秘书派活,那八成是秘书自已此前负责的工作了。
”努力值“垫底的一共五位同事,其中A同事早就有了离职的打算,所以额外派活给到她,她也会搪塞过去,况且她近期工作也是比较多的;B同事临近出差,出差项目持续一周,且回来还要写报告,他打算到时编个理由混过去;C同事明确表示厌恶,坦言绝不接活;同事D则是老实人人设,表示被安排了也不敢不接。而子文看的很随意,反正也是闲着,但因加班少而硬塞本职工作之外的活还是觉得很恶心,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的派活,换做是谁被额外叠加了本职工作之外的活都会难受的。至于是什么活,子文和几个同事一直不知情,大约一周后,额外活的面目才得以展现。
那天,子文收到秘书发来的信息,告知去会议室聊一下。值得一提的是,此“秘书”非真秘书。这只是子文和几个同事私下的调侃,因为该同事负责领导的协助工作,什么拉会汇报,部门内活动组织和安排也都要经过她来和领导对齐。可以说是围绕着领导的岗位,掌握着部门内的行政工作。子文和私底下的同事都会以秘书称呼,但对于她的实际岗位类别,大家都不太明白,就默认是行政主管吧,简称秘书吧。
子文接到秘书消息来到会议室,她灿然一笑,子文只感觉大事不妙,果然“额外活”的庐山真面目尽显了,确实是此前秘书负责的工作,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