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绝佳。
“秋儿,这黄瓜是你在山里找到的?”姚老三吃了一块,眼睛顿时就亮了,比去年自家种的好吃。
“是啊,我顺着溪流往里翻了一个山头,在溪水边发现的。”她已经在那里种了一刻黄瓜藤,不怕找。
“比咱们自己种的好,脆甜。”
姚老三又夹了一筷子,还把自己珍藏的小酒倒了一杯,滋溜一口,立马幸福的眯起眼,
“这才是神仙般的日子。”
“噗~,爹喜欢就好,那几颗黄瓜藤长得好,过阵子还会有,到时候我全摘回来。”
拍黄瓜配小酒,绝配。
饭后,一家子坐在院子说话,“爹、娘,我明天想去县里转转,喝茶前准回来。”
乡下赶集不方便,万一遇见熟人不好说,她想去县里溜达一圈,看看能不能把黄瓜卖出去,换点钱。
再说乡下黄瓜便宜,七分一斤,县里应该贵一点。
想到这里,姚素秋心里一慌,有件事儿差点忘了。
前世她虽然被拐卖了,但也曾听说,八五年冬天突然冒出来一个反季节的黄瓜,过年期间竟然卖到十块钱一斤的天价,就因为太轰动,人人都在传,她才无意中听了一耳朵。
可惜现在是夏天,天价蔬菜她是不想了,但是她的空间农场可没有季节之分,等到冬天时,她得提前准备一些绿色反季节蔬菜备战春节,定然也能大赚一笔的。
“秋,你去县里有啥要买的吗?”孔玉莲看着闺女跑神的样子,好奇的问了一句。
“没有,我就想出去转转。”
姚素秋心虚的回过神,刚才翻了自己的小金库,角角分分加起来只有一块零五分,赚钱迫在眉睫。
从村口坐班车到县里车费需要五分钱,在她的接受范围之内。
“行,想去就去吧,注意安全就好。”
姚老三看了眼闺女,从兜里掏出五毛钱,“这个你拿着,饭前和车票钱。”
“不用了爹,我存了一块多呢,够花。”家里经济紧张,她一直知道的,爹的工钱还没发,兜里怕是就这五毛了。
知道闺女手中有钱,姚老三也没坚持,看着天色擦黑,一家人洗洗睡了。
刚躺在床上,三妹就悄咪咪的把脑袋凑过来了,
“二姐,要不要我明天跟老师请假,陪你一起去县里?”
第三十三章 用我的方法不打瞌睡
看着三妹闪亮亮的眼睛,姚素秋不客气的送她个脑瓜崩,“你给我老老实实上学去,现在上学不容易,你得好好珍惜。”
“二姐,我对上学没兴趣,也偷偷给娘说了,但是咱娘不同意,说我要是不上学,省下的钱也会被奶奶扣走,忍着也得上完初三。”
“那你还不好好努力,别辜负咱娘的心意。”
姚素秋点了点她的脑袋,也很无奈,这丫头宁愿干活都不愿意学习,闹心。
乡下人普遍重男轻女,很少有送闺女上学的,就算有人舍得学费,也只让上到三年级,认识几个字就行。
就像有些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女娃子上学没啥用,能认识几个字,进城能分辨男女厕所就行。
像她家的情况就是特例,她爹疼闺女,娘也觉得闺女识字读书以后能嫁个好人家……李念香为什么赖在她们这里不走,能上学就是最大的原因。
当然,这也是爷爷奶奶不待见她们三房的原因,闺女多,还都上学,费钱费粮食,要不然,省下来的都是她大孙子的。
想到上一世家人悲惨的结局,姚素秋伸手揉了揉三妹的脑袋。
“英子,现在改革开放了,政府大力提倡个体户,以后能挣钱的路子必然很多,你要是不学习,跟不上时代,以后就跟村里的妇女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辈子,走都走不出去。”
“可是我读不下去,一看书就瞌睡,还有那些几何证明题,别说解题了,看着就眼珠子疼。”
“疼,那是你没有尝试过头悬梁锥刺股,扎你一下,别说睡了,能让你的眼睛睁成铜铃一样大。”
懒丫头,就知道找借口。
“嘶~,二姐,你到底是不是我亲姐?这么狠?”
姚素秋没忍住又敲了下她的头,“别闹了,快睡觉,明天乖乖去上学。”
“哦。”姚素英捂着头,嘟着嘴,躺回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姚素秋起来,找了一件洗的发白的蓝色褂子,一条半旧的劳动布的裤子,虽然破旧,但好在没补丁。
想着要卖黄瓜,她又背了个篓子,便去村头生产路上等班车,这个时候的汽车没有站点,招手就停。
姚家村在大岗乡和县城之间,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