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早,我到县里买个包子就行。”
第六十二章 野生石斛
姚素秋把另一个鸡蛋塞到大姐手中,“我吃一个就行了,这个你给家里弄个蒜汁鸡蛋。”
家里人这么好,她更得努力才行。
“拗不过你,注意安全,也别累着自己。”
“知道了。”
姚素秋摆了下手,背着篓子直接出门,幸亏她家住在村头,到了河堤直接拐进后山,也没人发现。
趁着这段时间,她刚好在山里转转,看看能不能找点东西给戴爷爷当回礼。
麦乳精就算了,县里百货大楼就有卖的,就是那几张特供布票,没有点本事绝对弄不到手。
但凡沾上特供这俩字,都是金贵的东西。
顺着小溪往上走,翻过一个山坡,在背阴地遇见了一片野生菇,距离水源不远的地方,还发现了一簇野生甘蔗,长得还不赖,直接砍下收进了空间,等开出新土地,她种一片甘蔗吃。
夏日的山林树木茂盛,枝叶繁盛,凉爽的很,用了两小时,才进入山林腹地。
喘了口气,又啃了根黄瓜,姚素秋寻了快光滑的石头,休息一会儿在查看周围有什么值得采摘的东西。
此时,太阳才刚升起来,光线透过树叶洒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热,姚素秋昂起头,用手遮着太阳光,想看一看周围有什么果树。
当触及到对面的大榕树时,姚素秋眯了眯眼,长满绿苔的粗壮树干上,迎风飘摇着几根熟悉的草药。
寄生石斛?
天呐,她竟然发现了寄生在榕树上的野生石斛,石斛堪称仙草。
从篓子里拿出小镰刀,姚素秋直接爬上了树,这种寄生石斛能长这么大,年份应该不小了
留下两节,其余的都割下来,记住这里的位置,以后再来采摘。
自从西医流行起来后,简单方便见效快,中医就退居幕后了。
像他们这种山林里,很多草药都没人在意了,当然,贵重的草药也没多少人认识。
老百姓不在意这东西,但是那些有钱人就不一样了,她们很相信中医养生的功效,珍贵的中药材只要被发现,就有人收。
野生石斛虽然没有人参灵芝名气大,但也是味难得的中药材,还有仙草的雅号,不但可以生吃还可以炖汤,自然也可以当中药材,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把整棵榕树上寄生的石斛都割下来后,扎了两捆,也就一斤七八两的样子。
她准备留一半给家人炖汤,另一半她准备送给戴爷爷当还礼,再搭配一些蔬菜,也就足够了。
闪身进入空间,姚素秋看着仓库内丰收的茄子,足足又六百多斤,比黄瓜高产。
除此之外,还有嫩玉米,也可以吃了,只不过还没成熟,需要自己动手掰。
玉米面是粗粮,市面上九分钱一斤,很多人家都不舍得吃嫩玉米棒子,认为浪费粮食。
也不知她卖一毛钱一个能不能卖得出去?
等她搭着班车到了县里,已经两点了。
为了方便送货,路过杂货铺时,她又买了个大号的篓子,装满的话,一百七八十斤没跑了。
第六十三章 赵家母子俩
掐着时间赶到赵大娘家,就看到院子里坐着一个黝黑的汉子,油光锃亮的,一看就是晒的。
那人看到姚素秋,直接站起身,“你就是我娘念叨送菜的同志吧?”
姚素秋点点头,还没开口说话,赵大娘就端着一碗水,从厨房出来了。
“妮儿来了,快坐,一路上热坏了吧?”
“多谢大娘,我力气大,真谈不上累。”
“妮儿能干,这几天大娘都看着呢。”
赵大娘夸了一句,笑眯眯的指了指她儿子,“知道你今儿要来送菜,解放就没出门,一直等着呢,说是等会给我送菜市场去。”
听着赵大娘的语气,姚素秋又看了他赵解放,看他一身腱子肉,确实有把子力气。不过,儿子帮老娘干活,天经地义,在她看来,没什么值得说叨的。
“黄瓜今儿就剩下五十斤了,明儿才能采摘,这个篓子里是新摘的茄子。”
说着,她把篓子放到地上,掀开上面盖着的布巾,紫皮个大的茄子露出来,新鲜的很。
“紫皮圆茄子,大娘可以切开一个尝尝,生吃也很甜。”
“颜色真好,个头也大,还真是舍不得切了吃。”
赵大娘看着篓子里的茄子,眼睛一亮,她常年在菜场蹲着,这么好看的茄子可真不多见。
“没关系,切开的茄子不算钱,只有大娘亲自尝试,才知道好不好,买菜也有底气。”
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