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城来的。”婉娘热情大方,经过刚才的小插曲,便熟络的和傅黎攀谈起来。
傅黎点点头,正好也可以借此向老板娘打听一下雍州和绵阳书院的情况。
听老板娘介绍着,雍州三面环海,沙滩连绵,岛礁星罗。
漫长的海岸线上,沿山而筑,一头连着渔民赖以生存的渔港,一头牵着深山谷地,好似“城在港上,山在城中”。
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形而构,居高控港是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蜿蜒曲折的老巷子里面,街巷拾级上下,蜿蜒曲折,又在街巷交接处构筑了数十个月洞门式的封火墙,它既切换了街道的空间,又可阻止火势的蔓延丶盗贼的进入。
人们濒海而居,生活与文化均因海而生,缘海而存,因此这边也对大海有独特的信仰。正好下周便是“海祭”,由绵阳书院的院长主持,到时傅黎等人也可以前去,感受一下雍州的人土风情。
婉娘的话让傅黎发现有两点好奇,其一是她所说的海祭,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感受祭祀,也不知道这个海祭祭拜的是哪路神明。
其二便是“海祭”竟是由绵阳书院的院长主持的,让一位院长进行领头祭拜,可见院长的权利之高,一般来说这种典礼不是应该由县令主持吗。
婉娘解释道,海祭被视为敬神和祭祀传统节日,传说中的妈祖娘娘是海上的保护神,不仅能保佑渔民出海平安,还能让渔民大丰收,所以当地人将海祭看的十分重要。
雍州每三年都会举行“海祭”的活动,每当海祭的时候,就会有五彩斑斓灯笼,灯火通明的整座城镇就像沈浸在海底龙宫一样。
祭海是海祭活动的重头戏,每年的海祭前后,都要敲锣打鼓,献上供品进行祭拜,祭海的习俗相传很久,是当地的保护神妈祖娘娘为保佑出海的渔民而赐予的。
当地的海祭十分隆重,几乎和庙会差不多,每年的海祭,会吸引邻近的游客过来参观,参加海上的活动。
在海祭的时候,还会举行赛舟活动,伴随着渔歌嘹亮,数百只船只一起遨游在海面上,场面非常壮观。
海祭的海和鱼都寓意着平安和丰收,因此在海祭的时候,当地的婚假也会在海祭之后,渔民将海祭的海和鱼揣在怀里,祈求来年平安,成婚后生活美满。
而之所以让绵阳书院的院长主持“海祭”,婉娘细眉微蹙,她说绵阳书院的院长名叫沈珂,学富五车,听说他以前还是翰林院学士呢,因此百姓们也十分尊敬他,但是若问为何由他主持海祭,婉娘到是真说不出原因。
沈珂,傅黎思索着脑中的记忆,三年来她凭借云峥在朝廷的官位,疯狂收集恶补了当朝乃至前朝的官员信息,但是在她记得上一任翰林院学士应该是麓山书院的院长才是。
不过这位沈珂到确实出现在翰林院历来成员的名单里,因为她记忆里见过此人的名字,只是具体细节有些记不清了。
不过若是和翰林院有关,那确实有资格主持了,不然单单一个书院的院长,傅黎实在不理解他为何能有如此权利。
傅黎与婉娘道谢后,便准备出门去逛逛,毕竟刚刚来到雍州,她想些了解一下这边的人们的生活情况,再去绵阳书院找人。
对于傅黎的想法,众人都持支持态度,而且令傅黎没想到的是,沈确这个人竟然意外的随意,原以为常年身处风华楼的贵公子会对会对出行住宿十分讲究,但是他却说无所谓。
“好坏皆是人生体验。”沈确坐在客栈简陋的木凳上优雅的挥着羽扇说道。
这样说着众人便准备起身,可是刚走到客栈门口,沈确却突然面色一变,身子停在原地几秒后,便无奈的对傅黎说他有事要离开。
傅黎虽然好奇他刚来雍州会有什么要事,而且看他刚才的神色好像并非一般之事,不过直接问这些还是十分无礼的,因此她只是担心沈确一人是否会有危险,毕竟这地和皇城不同。
沈确反到是安慰她说不必担心,他对雍州并不陌生,不必等他,今晚就会回客栈。而且他还建议傅黎去到雍州城北的集市,那里有许多商铺和小摊,可以去哪里逛逛。
傅黎点点头去沈确告别,拉上碧落两人便离开了客栈。
当傅黎的背影消失在街角,沈确一改之前温和的表情,神色冷淡,眉心微蹙起,颇有几分不耐。只见没过一会身侧就出现了几个人,他们见到沈确后停住脚步,俯身行礼,刚要开口就被沈确打断。
“知道他要见我,赶快带路吧,不要浪费时间。”沈确语气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