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的英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魏丞相睁开双眼,目光如炬:“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老臣也听闻三殿下近来勤勉刻苦,捷报频传,实乃我等学习的楷模啊!不知太子殿下想为三殿下讨要何种赏赐?不妨直言,好让我等商议一番,最终禀告陛下。”
太子微微一笑,目光转向魏丞相,语气和缓地说道:“依本宫看,三弟如今已到适婚年龄,不如就借此机会向父皇提议,为三弟选妃,以稳固朝堂局势,同时也能让三弟有所依托,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魏丞相捋着胡须,缓缓点头附和道:“太子殿下的提议甚是妥当,三殿下确实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此事关乎皇室血脉,老臣会尽快禀报陛下,争取早日为三殿下举行一场盛大的选秀。”
金色面具后人嘴角轻笑,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狠戾。
他知道太子这番提议,表面上是关心他的婚事,实则却是担心他这个闲散王爷某日会成为储君路上的绊脚石。尽管他多年来鲜少得到皇帝的器重,但太子对他仍然心存戒备。
他这个哥哥就是这般眼里容不下沙子。
“皇兄真是关心弟弟,不过本殿下还年轻,现在就选妃会不会太早了?再说了,有了妃子,本殿还怎么随心所欲地玩乐听曲呢?”
他故意表现得漫不经心,仿佛那些国事政务与他无关。
众臣闻言,有的皱眉,有的偷笑,太子和魏丞相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阴霾。谢翎继续说:“其实,那些边境的功劳,都是我底下那些谋士出的主意,我不过是个挂名的罢了。你们可别把我看得太高了。”
朝堂上气氛微妙,太子和魏丞相的算盘显然落空。谢翎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对选妃之事的不热衷,又巧妙地将功绩推给了他人,让人对他的实力重新评估。
太子心中虽然不悦,但脸上仍保持微笑:“三弟既然如此无心政务,那孤也不好强求。选妃一事,便暂且放下。只是希望三弟能够早日成熟,为国家分忧。”
谢翎心中冷笑,他知道太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今日之事不过是缓兵之计。
不过方才明明说着楚庭殊的事,这话头突然调转到他身上,算得上是为楚庭殊解了围。
虽然大家都默认楚庭殊是二皇子的人,但是看来太子对这个楚家大公子也有些想法了。
楚家...
谢翎脑海中冒出了那个成天在傅黎宅里出入的楚庭筠。
听暗卫报前几日在城门口傅黎还见了楚庭殊,这三人好似还在谋划着什么。
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涌上心头,他都没时间去找傅黎,这俩人怎么能成天围在她身边!
朝堂之上的争斗谢翎从来没放在心上,可是一想到傅黎身边围绕着楚家两兄弟,他就莫名地感到烦躁,胸口像是堵了一团棉花,让他喘不过气来。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像是自己珍藏的宝贝被人觊觎,又像是自己一直守护的东西即将失去,酸涩中还夹杂着一丝不安。
回到府中,他径直走向书房,那里摆满了来自各地的情报和书信。谢翎坐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逐一审阅。他拿起一份情报,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到上面的文字上,但那些关于边境战事的描述却如同走马观花般从他眼前掠过,根本无法在他心中留下任何痕迹。他的心思,总是忍不住飘到傅黎那里,想象着她与楚家兄弟相谈甚欢的场景,心中就越发不是滋味。
“殿下,您有一封信。”一名侍卫递上一只精美的信封,信封上熟悉的字迹瞬间吸引了谢翎的注意。
谢翎接过,看到信封上的笔迹,眉心不禁一跳。他认出那是傅黎的字迹。他急忙拆开,信中过多倾诉思念,只是简单地叙述了一些近日的生活琐事,字里行间透露出轻松和愉悦,仿佛那些烦扰朝堂的阴霾从未存在过。读着她的信,谢翎仿佛能看到傅黎提笔写信时的神情,能感受到她平静的内心,他一直悬着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信的最后,傅黎写道:“无论朝堂如何纷争,希望你我能始终保持初心,不负彼此。”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流入谢翎的心田。他一直以来的不安和烦躁,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提笔想回信,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终,他只是简单回了句:“一切安好,勿念。”
将信交给侍卫送出,谢翎的心情好了许多。藏于暗处的一众暗卫也悄悄松了口气,他们深知这位傅小姐在谢翎心中的分量。想起之前有一次,一名暗卫在保护傅黎时不慎让她受到了惊吓,结果被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