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回村过年
老家在江市管辖的一个村子里,据说是当年两家人下放的地方,在退休之后,兜兜转转还是回了这个既有痛苦又有快乐的回忆之地。
因为两家老太爷在这个名为“荷花村”的地方颐养天年,所以乔氏还是挺注重乡村发展这一块的,对于荷花村的重视尤其多,也帮扶了不少乡村走向了振兴之路。为此,还得到了上面的表扬,号召企业都向乔氏学习。
荷花村原本只是一个世世代代务农的小村子,城市的发展与崛起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反而导致了村里的壮劳力流失。明明荷花村地也不偏,可就是富不起来。后来乔氏开始注重乡村发展之后,给荷花村修了路,大力发展荷花村的旅游产业,尤其是夏季旅游。
荷花村荷花村,一听就知道这个村子里有很多荷花。
荷花村里的确有一片很大的荷塘,一到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诗就恰如其分,满塘碧色和粉色交相呼应,游人泛舟游于荷花之间,还能看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南”的生动景致。
旅游业拉动了荷花村的发展,连带着周边村子的生活都好了很多。
乔寒枝的车开进荷花村,村头小卖部老板的女儿见宁寒秋下车来买东西,露出一个缺了两颗牙齿的笑:“寒秋哥哥回来啦!”宁寒秋笑着摸了摸小姑娘的头发:“对啊,回来过年,今年过得还好吗?”小姑娘骄傲地挺起胸膛:“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
“婷婷很棒,说不定初中能去致远读书。”宁寒秋笑着鼓励道,“吴叔呢?”“爸爸——寒秋哥哥找你!”婷婷转头朝里面大喊了一声,过了一会儿,一个约莫三十多年的男人撩开塑料门帘走了出来,看见是宁寒秋哈哈大笑两声:“你可算是回来了!”
“老吴老吴,我也在!”乔寒枝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车上下来,搭着宁寒秋的肩膀,笑眯眯道:“婷婷,还记不记得寒枝哥哥啊?”婷婷用力点了点头:“寒枝哥哥!”
老吴看向宁寒秋:“今年还是老样子?”
宁寒秋点了点头:“都装起来吧。”“行嘞!”老吴从门边拖出两个大箱子,“早就给你们装好了,你们点点。”
其实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都是一些腊货什么的,两家人都不会腌腊货,偏生老吴家是村里腌腊货腌得最好的,每年过年都要从老吴这里进货,就连乔寒枝公司发的年礼中的腊货也是从老吴这里拿的。每个新入职的员工过完年都要问这个腊货是哪里买的,好心的同事就会指路老吴的淘宝店。
“今年啊,我琢磨了一个新的方子,我自己吃着觉得还不错,就是辣了点,也给你们装了一点,就看你们吃不吃得惯了。觉得好吃,明年我就多放一点,反正价格都一样,我们家也实在。”老吴搓了搓手,黝黑的脸上有点不好意思,显然是觉得自己这种强行推销的方式有点上不得台面。
乔寒枝摆了摆手:“行,要是好吃的话,明年我们公司也换这个。”
又和婷婷说了会儿话,两人才拿上那两箱子腊货上车。
村里的道路平坦,虽然已经是深冬但路边的一些常绿阔叶树依旧青翠,时不时有哪家的小孩跑出来嬉戏,一个个裹得圆滚滚的,看着飞驰而过的车子欢呼,大声喊着:“寒枝哥哥和寒秋哥哥回来了!”还有些皮一点的追着车子跑,但也知道很危险,跑了一段路就赶紧停下,回去擦汗去了。
两家人的房子在村尾,建的那种乡村小别墅,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两栋房子后面的那座山也是自家的。
“今年车停哪里?”越是靠近目的地,乔寒枝就开得越慢。宁寒秋思考了一下:“我家吧,你爷爷现在应该在我家。”乔寒枝嘴角抽了抽:“那倒也是,估计现在正在下棋吧。”
果然如此。
乔寒枝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大部分是毛线的细软,身边的宁寒秋就提了个猫包,看着院子里两个正在对弈的老人家,不约而同地望了望天:没有太阳,阴沈沈的像要下雨。
大冬天的在室外下棋不冷吗?
对着门口坐下的宁老爷子第一时间发现了两人的到来,笑眯眯落下一子:“回来了?”宁寒秋点了点头:“带了只猫。”“猫好啊,什么品种的?”乔老爷子皱着眉头看着面前的棋局,不由得瞪了一眼宁老爷子。
“波斯猫。”
“也行,我还是比较喜欢土猫。”乔老爷子语气淡淡,实际上看着棋局快要抓耳挠腮了。宁老爷子对二人颔首:“你们爸妈去镇上了,晚上再回来,至于你们奶奶现在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