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状?当下令差役随着水獭出去,不多时差役来报,言说水獭跑到街角,引他们遇见两个拉扯汉子,这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心下好奇,令人将两个汉子带进,细问下,才知一个唤作朱有信,一个是刘永,二人因一笔银子争执,这倒也无妨,怪的是此案未结,一妇人冯氏突然上堂,言称要告丈夫,以妻告夫,世间哪有这般道理。
我就叫冯氏说个明白,冯氏言说自己本是二嫁,原本的丈夫唤作郝遇朋,开个成衣铺,最好杯中之物,有一好友董六,是个剃头匠,这郝遇朋为人实诚,常请没有成家的董六来家中做客吃酒,可不过几年,郝遇朋突然暴毙,冯氏未有子嗣,守不住家业,其兄长就叫媒人王婆寻了良人让她再嫁,当时冯氏并不多想,到了之后才发现这良人是董六。
再嫁于亡夫好友,传出去不知有多难听,况郝遇朋在世时,冯氏就觉董六心思不正,但又没奈何,只好留下,过了数载,生下一对儿女,原本就该这般,不想一日董六醉歪歪回来,见着冯氏竟说:为你可是煞费苦心,教我出了好些年姜酒,这才让他烂了肺!
冯氏大骇,夜间辗转反侧,迷迷糊糊中梦见一白皮水獭拽她衣服,一会儿喊肺烂喘不过气,一会儿道什么恶僧害我,冯氏惊醒,心道这定是亡夫托梦,这就匆匆来报官。
我觉不对,若说郝遇朋托梦无可厚非,可这还有什么恶僧害人,暗暗将其记下,令差役唤来董六,起先董六并不认罪,我假意给冯氏上刑,诱董六说了实话,他的确是用姜酒害了郝遇朋,谋夺冯氏,而教他这般做的是其姘头兼干娘王婆,我又传唤王婆,这王婆自言亡夫懂些药理,她暗自记下些,这才有董六害人夺妻之事,此时冯氏已怒而触柱身亡,我心下大怒,将董六判了死刑,王婆作了绞刑。
又想起那冯氏言恶僧害人,就叫来差役询问,这才知道当地有一对僧尼,叫个九黄、七珠,凡有法事,皆要请他们前来,差役又言这二人是个没戒律的,不过有些真本事,诸人才不敢乱说,我问他们有什么真本事,差人答是断人生死,好好一个壮汉,僧尼说他盏茶功夫死,就盏茶功夫死。
我大为惊异,明白这二人恐是邪门歪道,也不敢轻举妄动,就假意还愿要做一场法事,请来僧尼试探,见九黄僧人面相凶恶,七珠尼姑淫荡风骚,见我毫无惧意,晓得这不是善茬,暗下不敢轻动,令左右备下黑狗血、天葵血等秽物,待来日做法事时,令人突然浇下。
僧尼反应不及,被泼了个结结实实,一时只知大叫,我又令人撒下一张细刃渔网,这才将二人捉住。
捆住二人后,我当即就审,不料二人只是冷笑,却也不答,我叫人给他们上刑,怪的是不管是棍棒夹指,还是皮鞭倒吊,僧尼竟不痛反笑,我没了办法,只好暂且收押,连夜去查他们的莲花院,在其内抓住十二名响马,数名僧人,数十张人皮,十多具女子尸首,并有一名活着的女子罗凤英。
这罗凤英原是良家妇,与丈夫躲雨进至莲花院,却被恶僧将丈夫打死,自己又被留下供众人淫乱,有了证物证人,这堂也不必再升,我忙写奏折,请刑部大理寺直接将其斩首。
哪知不过一日,夜里就来一人前来劫狱,不过也不用劫,僧尼身上污血已干,卷起阴风破了牢门,这就逃走。”
说到这儿,黄天霸忽然一叹,单膝跪下,双手将刀捧起,闷闷道:
“夜闯牢狱叫僧尼跑了的正是我,我那日凑巧来到江都,夜里与友人喝酒,被他一激迷了心窍,犯了大错,施公晓我大义,令我将功补过,我深感其恩,发动绿林朋友查这僧尼的底,这才知道二人原是河南人士,在山里做一些无本买卖,后不知怎的,得了些道行,跑到了江南一带为非作歹,这九黄恶僧开了莲花院,七珠尼姑设着七水庵。
莲花院已被拿下,我料想二人定逃了去七水庵,就托朋友打听,可问来问去,只得一句水下极乐星里庵似是而非的话。”
“准确的说是揭语。”
施世纶接过话茬,面色骤然凝重下来,
“莲花院就在江都,我料想七水庵就在不远,忽想起江都有一山,山里有一汪冷泉,唤作映星,因每至岁初与岁末可映漫天星辰,故有其名,我想这七水庵莫非是在映星冷泉下?
于是带足人马,连夜去了此处,到了之后,却见冷泉并不算大,左右才数方,水面星光稀疏,乍看下与水洼差也不多。
我觉得不对,先投石问路,闻其声沉闷,想冷泉不浅,就令人淘水干泉,足足淘了半夜,冷泉仍不见底,我见这不是办法,就派人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