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水浒特种兵:开局获得杨戬传承 > 第106章 智多星毛遂自荐,张叔夜顿开茅塞

第106章 智多星毛遂自荐,张叔夜顿开茅塞

您什么。”

虽然说,这“智多星”吴用所说这句话的时候,面部表情还是非常平静的,但是张叔夜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他可瞬间不淡定了。

为什么?因为这吴用说的这句话太大了,太放肆了。

什么叫张叔夜想要什么,吴用就能给他什么?

他吴用有那么大的本事吗?

这种抬高自身的方式,在张叔夜的眼里,和那些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骗术一样,在那里高谈阔论,呈口舌之利,如古之苏秦、张仪、公孙衍一般,巧舌如簧,但是于国于民,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益处。

但是,张叔夜毕竟也是一个有修养的官员,他不可能直接对着“智多星”吴用发火 而是冷笑着反问他“智多星”吴用道,“我是心思,现在只想平定水泊梁山匪患,不知道先生能否助我平之?”

“晚生此来,正是为了此事,晚生先敢问大人一句,大人准备如何对付梁山泊?”

“智多星”吴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这个问题又给丢回了他张叔夜那里去,张叔夜还不得不回答吴用。

“练兵马,劝导百姓,剿灭贼寇。”

张叔夜也并没有真的说出自已心中的真心话,而是随口一说,抛砖引玉,他非常想看看吴用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算盘。

“如此只怕不够吧,大人可知晓水泊梁山之要害何在吗?”

吴用胸有成竹的说道,他自信刚刚自已的这一番话,已经是足够能让张叔夜提起兴趣的了。

“请明言!”

张叔夜也果真如他“智多星”吴用所想,起了兴趣,而吴用则是用扇子比划着说道,“水泊梁山方圆八百里,全是水泊,易守难攻,官军攻打,这便是天然的天堑在此,大人便是如何练兵,也是他们占便宜。”

“但是,这八百里水泊能够阻隔我们,也能阻隔他们自已,试想一下,哪家的匪徒能自已种地打粮?他们的吃穿用度,在这水泊里面,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只能够想办法去外部劫掠。”

“他们附近的村镇州府,便是其劫掠之目标,但是倘若我们能让他们劫掠不到东西……”

“智多星”吴用说到这里,张叔夜就听懂了这“智多星”吴用的意思,吴用这是想要搞坚壁清野的那一套,让水泊梁山坐吃山空。

“你是说,围住水泊梁山,使得他们最终没有粮草,饿死他们?这如何能做得到,方圆八百里水泊,若是处处都守,只怕是要十万大军不可!”

张叔夜隐约的觉得“智多星”吴用的这个计策其实是可行的,但是问题主要在于成本,就算是十万大军分布在八百里方圆范围内,有些地方都可能是十分薄弱的,人力是耗不起的。

“我们驻兵自然不可,但是我们可以迁走梁山泊附近的民众,这样这些贼寇下山,即便是想要去抢,东南西北他什么都抢不到,大的城池坚固,他们必然是不敢来犯,这样他们便只得率军去其他较远的地方劫掠,便可以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和机会,在其回程的路上,一举截断其退路!”

“智多星”吴用的这个想法,其实和清朝时期的“迁界禁海”思路很像。

迁界禁海是指在清朝初期,为了削弱郑成功的海上势力,政府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移数十里,并禁止船只出海的一项政策。

从清顺治十二年,迁界禁海就开始在浙江沿海推行,到了康熙年间,迁界禁海推行到其它沿海省份。制造出了一条比长城还长的沿海真空地带,这条真空地带或是宽三十里,或是宽五十里,在浙闽两省的宽度最大,达到了三百里以上。

清廷迁界禁海的目的,都是为了切断界内人员、货物的流出,以阻绝接济,达到坐困海上南明残敌,使其不攻自破的目的,禁海与迁界两项政策相互作用,形成了沿海一线的无人区,作为隔离地带,共同发挥出“坚壁清野”的作用。

张叔夜听了“智多星”吴用的说法,还是觉得有道理,只是他还考虑到了另一层问题。

那就是这些老百姓不愿意离开怎么办?这中华大地上的老百姓,最为留恋乡土,乡土情结非常严重,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你要让他们强行搬走,且不说他们同不同意,光是实施起来,只怕难度阻力就会极大,方圆八百里范围内的老百姓,数量也得有至少几万,要是都让他们搬家,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宁死不会愿意搬家的,到时候怕不是要引发民变。

张叔夜的这个忧虑就正是清朝时期迁界禁海造成的反作用,为了严厉执行迁界政策,督迁官兵将沿海百姓最主要的生存资源全部毁坏,民房被焚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