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迈步进入堂屋,一眼就瞧见房内并排放着的几个背篓。
背篓被一层破布盖的严严实实。
里正恨不能立马扑上去,掀开来看。
但还是硬生生给忍住了。
没得显得自己没成色儿。
明朗走过去,将破布揭开。
露出背篓里被盖着的东西。
只见其中一个背篓内被塞满了有些蔫吧的秧藤。
一旁的两个背篓,则是装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红色带土块状物。
里正双眼放光凑上前去,抬手哆哆嗦嗦拿起其中一块大的,看向一旁的明朗,“明老弟,你说的红薯,就是这个?”
他拿在手上掂了掂。
就这这一块,估摸着都得有四五斤重。
再抬眼往那背篓里看去,就这还不是其中最大的。
可这玩意儿,它确实真能吃吗?
里正举着手里的红薯,拧眉看了又看。
明朗看出他的犹疑,点点头,“对,这就是我跟你说的红薯。”
他拿起一块,快步去灶房洗净切开,回来递向里正。
“你先尝尝。”
里正接过,看着被切开的红薯,露出橘红色果肉,一股特殊香气传入鼻尖。
“咔嚓……”
明朗已经放入口中咀嚼起来。
听上去,声音清脆。
里正见明朗冲自己让了让,也将手里的红薯放入嘴边,咔嚓咬下一口。
随即,眼前一亮,“咔嚓……甜的!咔嚓……脆的!咔嚓,咔嚓……细品,咋还有一股子白面的味道……”
白面呀!
他们种了一辈子小麦,都没能吃上过几次白面。
屋内响起二人生啃红薯的声音,弄得白氏都有些馋了。
里正喜的跟个孩子似得,指着手里的红薯,“这东西,可比那树皮好吃多了!”
这两年旱灾,凡是能吃的东西,村民可都没放过。
就连附近山上的树皮都被大家扒了去。
回去磨成面,和着黑面搅成糊糊。
那味道,不提也罢。
夫妻二人:“……”
咋想的?
树皮?
那玩意儿能跟这比吗?
这可是自家小闺女拿出来的。
半根红薯吃完,里正砸吧砸吧嘴,“这东西,别说它又脆又甜,就冲它带着白面味道,它就是好东西呀!”
白面呀!那可是能叫人吃饱饭的金贵东西!
粮食!粮食呀!
“哈哈!明老弟,你这是又走了大运了呀!这东西若真如行商说的那般高产,那,那可真得感谢天爷保佑呀!”
说着,里正往东间深深看了眼。
想说感谢那小祖宗保佑呀!
若不是她……哎,等等!
他看向那筐秧藤,虽然叶子看上去有些蔫吧,但作为一个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他还能看不出这玩意儿的新鲜程度吗?
这东西,能是商队从哪儿带来的?
据他所知,这附近州县,乃至全华阳国,都从未听说过有如此高产作物呀!
若真有,那百姓还至于年年饿肚子?
思及此,里正一拍大腿,他感谢天爷保佑个锤锤,该感谢那位小祖宗才是呀!
明朗夫妻被里正这一举动弄得有些想笑。
还不知,里正已经歪打正着脑补出了这东西真正的出处。
“里正,我也是尝过之后才决定要这些红薯和秧苗的,左右不过分点地出来种这些红薯,就算达不到比豆子还高的收成,也只当试试,改改口味了。”
里正还处在激动之中,点头道:“你这决定可太正确了!对了,你说这些便是红薯的秧苗?”
反应过来明朗方才所说的秧苗,他忙看向那一背篓的绿藤。
明朗点点头,“嗯,那便是可种植这红薯的秧苗。”
心内却道:“闺女呀!我这可是在赌呀!”
希望他们父女连心,对闺女的举动猜测是正确的。
说着,他走到一旁弯腰将地上扣着的背篓掀开,里头赫然放着那把带着秧藤的红薯。
里正:“乖乖……”
他瞪大眼睛盯着地上一堆,磕磕巴巴道:“这,这,这东西就是这么长的?”
“天老爷!这东西,这么能结果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