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辞凤阙 > 第24章 廿肆

第24章 廿肆

第24章 廿肆

当年,为了长公主下嫁时脸面上过得去,普通士子崔圆的出身被硬生生的改成了「清河崔氏」,这本就不是什么藏得多深的秘密。

可上了族谱,和世族间普遍认可的心里上的亲疏,并无任何关系。

需要抱团抵抗皇权之时,崔方礼绝不会被纳入己营,反而会因为特殊身份,于双方而言,皆会成为一枚既可拉拢,又能舍弃的棋子。

他的儿女,亦是。

在崔融看来,崔稚晚于圣人,于东宫,本就是一柄远比崔静徽更合适的去试探世族实力和心意的刀。

她如今的母亲是圣人的亲妹,自己又是天下第一世族「清河崔氏」的大房抚养长大的贵女,无论如何看,皆好似和皇族丶和世家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是,只要必要。

譬如世族反抗难以压制,皇族要适当低头时。

不同于真正的出身世族的娘子,亦与李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崔稚晚才是这世上唯一可以不是皇亲,不是贵女,甚至「什么都不是」的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因此,远在太原道的崔三郎在得知东宫表示,亦「可」纳他的便宜十妹为太子妃时,不由嗤笑。

李暻真是打了一手的好算盘。

但有趣的是,太子殿下回覆圣人的话,十分值得玩味。

他竟在他的「可」之前,加了一句「若崔家大娘愿意」。

崔融想,若自己是「崔家大娘」的父兄,绝不可能让她「愿意」。

毕竟,他能想明白的事情,本就身在局中的他们,不可能毫无察觉。

但崔方礼这个阿耶,和自己的父亲崔敏完全不同,成日里任儿女自己做决定,他通常只在身后为他们兜底。

本就不是强人所难的性格,无论什么情况,他恐怕都很难将一句「我要你必须如何」丶「必须不如何」吐出口。

而崔遇这个「只鞭策自己成长,以足以保护他人」的兄长,哪里又管得住崔稚晚这种固执到九死不悔的阿妹。

想到那个难过时,醉酒后,皆会跌跌撞撞的跑到永昌坊外正对着东宫的凤凰门的杂物堆里躲起来的小娘子,崔融便知道,这场众人各怀心思的博弈,结局已经定好。

曾经扬言此生绝不会被「崔氏贵女」之名绑缚的崔小般,早晚会被冲昏头脑,继而舍弃无垠的天空,在手的自由,心甘情愿的飞进金丝笼内。

也许她现在已经在回到清河郡的路上,做好了一切准备,去换掉那个被崔融放在家中,本以为要一生替代她的「崔稚晚」。

李代桃僵之事,既是始于自己的算计,那也必须结束在自己的手中,才能放心。

崔三郎一边研墨,一边很是「认真」想了个理由,以便从太原道辞官归家。

不过,李暻称她为「崔家大娘」是什么意思?

崔稚晚虽于崔圆而言是长女,可论常理,按她在清河崔氏族中的排位,分明该被称作「崔十娘」才是。

如此撇清干系,难道,那个成日里盯着东宫侧门犯傻的小娘子,并非是一厢情愿?

崔融写辞表的手顿了顿,忽而,促狭的笑意泛起,很快将他本就十分好看的一对桃花眸染了个遍。

景隆十八年的崔稚晚尚且沈浸在将要见到心心念念了许多年的「太子殿下」的美梦里,显然猜不到崔三郎为她而归,甚至已将她期待的那场婚事,想到如此深远的地步。

可她却清楚,自己既然早就向崔融许诺过,万事谨言慎行,绝不会连累大房中任何人,就一定要做到。

但这一个月来,饶是崔稚晚已再三小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注意,却还是屡屡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犯错,实在让人灰心。

见她有气无力的垂着头愁眉不展,崔融深知点到为止即可,便翻转几案上的另一只白玉常满杯。

怕她喝醉胡闹,他只斟了小半盏葡萄酒,推至崔稚晚的手边,继而言简意赅的同她讲起了「裴郎君探案集」的缘起。

裴继衍自小便对真相痴迷不已,崔三郎也觉得那些案子曲折离奇,常有峰回路转的逆转,更蕴含着启人感悟的世事人情。

于是,出于兴趣,他便将之略作润色,记录了下来。

这些闲时小记,偶然被茹娘看到。

她连连赞赏,觉得这些故事比之许多话本,更加精彩。

茹娘乃是洛阳商户之女,满脑子的算盘经,在征求崔融同意后,她将之举荐给了相熟的长安东市李家书局的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