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辽将军。”
张尘说罢,站起身来,面朝刘辩。
突然,张尘单膝跪地,重施一礼。
满朝文武,无不大惊,就连刘辩也顿时吓得站起身来。
“大……大将军,这是何故,快……快平身。”
张尘道:“陛下,此战,我军阵亡将士六万余人。臣恳请陛下,免去这些阵亡将士家族赋税三年,以彰‘忠魂’之名!”
张尘的话语铿锵有力,在大殿之中回响,久久不散。
“臣附议,恳请陛下免去阵亡将士家人赋税三年,以彰‘忠魂’之名。”
下首一人,立时拜道,正是议郎杨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一时间,群臣纷纷叩拜。
刘辩见状,连忙说道:“好,好!朕同意大将军奏请,适才所奏,一应俱准。众位爱卿,快快平身。”
刘辩说罢,群臣却仍俯首叩拜,未见一人起身。
片刻,张尘朗声道:“臣,代众将士,谢陛下天恩!”
说罢,张尘起身,复归座位。
群臣这才纷纷起身,口中高呼着“陛下英明”。
此时,站在下方的董昭,却是心中暗笑。
主公今日之举,真是妙极。
其实,现如今的刘辩,哪里敢违逆张尘的意思,又何须下跪请命?
但是张尘这一跪,明日坊间便会传出,大将军是如何跪求陛下,赐与阵亡将士家属恩典之类的传言。
一传十,十传百,主公仁义之名必然远播,那些将士的家人也必然感念。
名声、民心都会向主公倾斜。
董昭不禁打心底里佩服张尘。
“众卿,若是无事,今日便到这里吧。”
刘辩说着,偷瞄了张尘一眼。
张尘面无表情,岿坐未动。
刘辩又朝内侍使了个眼色。
一旁的内侍会意,上前一步,朗声道:“退……”
“且慢!”
百官之中,一人站了出来,正是董昭。
刘辩一见董昭,登时眉头一皱。
上一次,董昭站出来,提议将三公之一的司空之位也封给张尘。
再上一次,也是董昭,提议赐予张尘“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三项殊荣。
就是这个董昭,一步一步,把张尘捧到了现在这个权倾朝野的位子上!
只要他站出来,就准没好事!
但不满归不满,刘辩总不能不让他说话,这个董昭,可是张尘跟前的红人。
“董爱卿,你……你有何事启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