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要求,也是对京剧传承的一种执着。
忽然听得院中喧哗,许安循声望去,见赵砚秋正在训斥偷玩手机的琴师。
老人将京胡弓子狠狠摔在地上,马尾弦断成几截,那声音仿佛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呐喊。
“《夜深沉》的过门要弓弓见血,你这软绵绵的调子,给死人出殡都嫌晦气!”
老人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他希望琴师能够真正理解这首曲子的内涵,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演奏的技巧。
更深露重时,许安跟着赵砚秋查夜。
路过锅炉房,老园主突然驻足,指着墙角的铸铁煤钩。
“四六年冬天,我和庆生在这偷烤白薯。班主把我们十根手指按在煤钩上烙,说是治偷盗的毛病。”
月光下,他摊开的手掌果然有梅花状的疤痕,那疤痕仿佛是历史的烙印,见证了京剧传承的艰辛。
也是许安最初见到赵砚秋时发现的疤痕。
许安望着那疤痕,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他仿佛能够看到那个寒冷的冬天,两个孩子在煤钩前痛苦的表情,也能够感受到京剧传承者们所付出的代价。
“那后来呢?”许安忍不住问道。
赵砚秋微微叹了口气,“后来,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我们对京剧的热爱从未改变。”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仿佛在告诉许安,京剧这门艺术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许安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京剧是一门非常珍贵的艺术,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我们应该珍惜它,传承它。”
赵砚秋看着许安,眼中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你能明白这些,我很高兴。希望你能把京剧的魅力展现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
许安郑重地承诺道:“我会的,我一定会努力让更多的人爱上京剧。”
离开梨园的时候,已经夜里十点。
许安一个人坐在车上,点燃一根烟猛吸了一口,然后倚靠在驾驶位,透过车窗看着满天星辰。
梨园的经历让他知道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这些是任何影视剧都不曾听闻的。
他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了一句话,虽然有些不恰当,但却十分贴切。
‘总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为了呈现最好的舞台表演,任何演员在私下的付出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就像是舞台上最不起眼的伴舞,运气好的镜头扫过能露个脸,但更多的仍旧默默无闻,但她们在背后的付出却一点不掺杂运气成分,而是实打实的苦练。
‘嗡嗡嗡’
手机震动,许安拿出来看,发现是颜洛梦打来的。
接起后,颜洛梦的声音传了过来。
“今天还回来吗?”声音很轻,仿佛拨开了许安心头的苦闷。
“回啊,怎么不回,我这就往家赶。”许安笑着回道,好似在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虽然外人看着有些苦,但当事人却觉得很正常,并且十分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