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 > 第184章 棉纺厂

第184章 棉纺厂

关安县棉纺厂。′s~o,u¢s,o.u_x*s\w*.?c?o.m!

棉纺厂食堂的吊扇吱呀作响,却驱散不了六月闷热的气息。

十几张油腻的餐桌旁挤满了提前下班的工人,汗味、饭菜味和棉絮的粉尘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特有的工厂气息。

\"听说了吗?今年端午连粽子都不发了!\",保卫科的老王拍着桌子,声音大得盖过了食堂的嘈杂。

这句话像颗炸弹,瞬间引爆了工人们的情绪。

女工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男人们则阴沉着脸猛抽烟。

\"不可能吧?去年好歹还发了两斤白糖...\",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年轻女工小赵瞪圆了眼睛。

\"白糖?\"。

老工人李师傅冷笑一声,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

\"八七年那会儿,咱们厂过节发的是整只火腿!那时候...\"。

说起来棉纺厂也是关安县的老牌国企之一了,曾经也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厂里有三百多号工人,生产出来的棉纱供应了整个余阳地区。

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棉纺厂和众多国企一样,因为设备老化、创新不足、管理僵化等原因,也开始走下坡路了,目前主要靠县财政补贴才能勉强维持。

时至今日,竟然连最基本的节日福利都发不出了,这也让在场的一些,经历过棉纺厂最红火的那段岁月的老工人们唏嘘不已。

\"老李头又开始了\",质检组的孙大姐翻了个白眼。_x,s+h!a¨n+j~u-e^./c¢o/m!

\"你那套''想当年''留着哄孙子吧!现在的问题是端午节到底发不发东西?\"。

餐桌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三百多号工人,三百多个家庭,就指望着这点节日福利改善伙食。

棉纺厂比之前的罐头厂稍微好一点,至少厂里的工人每个月还能领到一笔基本工资。

不过这点基本工资,也只能勉强保证一家人饿不死,就别想平日里吃的有多好了。

现在哪怕是一桶油、一袋米,对很多棉纺厂的工人家庭来说都是雪中送炭。

\"要不去问问厂领导?\",有人提议。

\"问个屁!\",老王啐了一口。

\"你们忘了?上个月车间闹工资,老刘去问了一句,第二天就被调到锅炉房去了!\"。

众人沉默下来,只剩下筷子扒拉铝饭盒的声音。

棉纺厂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每个月能按时领到一笔基本工资,养活一家老小就不错了,谁还敢为福利出头?

\"玲姐...\"。

小赵突然转向一直没说话的张玲,声音带着讨好。

\"要不您去问问?\"。

餐桌上顿时安静下来,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张玲。′s·a~n,s+a^n_y+q/.-c*o*m+

这个平日里并不起眼的中年女工,此刻成了全场的焦点。

张玲夹菜的手顿了一下。

她当然明白为什么大家要她去问,因为她丈夫陈志伟刚刚当上了县财政局长。

以至于虽然她只是个小组长,但最近连厂长见了她都主动打招呼,态度亲切得很。

\"我...\"。

张玲张了张嘴,想说这不合规矩,却看见周围工友们期待的眼神。

老李师傅的关节炎药快吃完了,孙大姐的家里有五个孩子要养活,小赵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

\"行吧,我去问问\"。

说罢,张玲放下筷子,擦了擦手。

她没注意到,自己这个简单的动作,已经带着几分\"官太太\"的派头。

去办公楼的路不过两百米,张玲却走得心绪不宁。

路过的工友纷纷向她点头问好,那种热络劲儿是以前从来没有的。

保卫科的小张甚至小跑着过来给她撑伞,尽管今天根本没下雨。

\"张组长!稀客啊!\"。

厂办秘书小周老远就迎上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您找厂长?我这就去通报!\"。

张玲局促地站在走廊上,听着里面传来小周夸张的汇报声:\"厂长!车间的张玲组长来了!\"。

那语气活像在禀报什么大领导。

\"快请进来!\",厂长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