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 > 第230章 国企改革(七)

第230章 国企改革(七)

下午两点半,阳光正好。μμ¨看?$\书?君+? ¤最o新|~#章μD?节t¤更[新?o快-李达康准时出现在关安宾馆大堂,身后跟着秘书刘学斌和县里的几位领导干部。

曹勇等人早已在大堂等候,见李达康到来,纷纷起身。

\"康哥,咱们第一站去哪儿?\",曹勇笑着问道。

李达康微微一笑:\"棉纺厂。\"

车队驶入棉纺厂大门时,赵厂长早已带着厂领导班子列队等候。

工人们也三三两两地站在车间门口,好奇地打量着这群从省城来的\"大人物\"。

\"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板莅临指导!\"。

赵厂长满脸堆笑,声音洪亮。

李达康点点头,转身对曹勇等人介绍道:\"棉纺厂是关安县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建厂于1952年,曾经是县里的重点企业之一。\"

周总打量着略显陈旧的厂房,微微皱眉:\"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赵厂长连忙解释:\"虽然厂房老了点,但工人们技术都很扎实,产品质量一直很稳定。\"

李达康接过话头:\"棉纺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负债过高,但它的优势也很明显——熟练工人多,市场渠道成熟,如果能引进新设备,转型做高端纺织品,前景很好。\"

林老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李县长,能带我们看看车间吗?\"。

\"当然。\"

车间里,机器轰鸣。!x\4~5!z?w...c′o¢m/

工人们正在操作老式的纺织机,见到考察团进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拘谨地站在一旁。

曹勇走到一台机器前,摸了摸泛着油光的金属表面:\"这机器用了多少年了?\"。

\"至少三十年。\"

一位老师傅回答道:\"保养得好,还能用。\"

周总低声对李达康说道:\"李县长,这种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现在市场上很难卖出高价啊。\"

李达康并不回避问题:\"所以需要改革,如果能引进新型设备,生产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

\"那这些工人怎么办?\",一位老板问道。

\"新设备用不了这么多人。\"

李达康早有准备:\"可以分流一部分去新厂区,或者培训转岗。”

“接下来我会重点建设关安县的工业园区,到时候棉纺厂可以作为核心企业入驻。\"

老板们互相交换着眼色,显然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

……

离开棉纺厂之后,车队直奔机械厂。

机械厂厂长章为民是个技术出身的老干部,见到考察团,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带人去了车间。

\"我们厂主要生产农机配件,技术底子不错,但产品太单一,市场越来越窄。/l!u~o-l¢a+x!s_..c¨o^m/\"

章为民指着几台正在组装的机器说道。

王总蹲下身,仔细查看一台铣床的铭牌:\"这设备是德国进口的?\"。

\"对,还是八十年代引进的,精度现在还能达到0.01毫米。\"

章为民的语气中带着自豪。

王总眼前一亮:\"这水平,做精密零部件完全没问题啊!\"。

见王总来了兴趣,李达康适时插话:\"机械厂的技术工人是厂里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能转型做汽车零部件或者电子设备配件,市场空间会大很多。\"

王总摸着下巴思考:\"设备更新需要多少钱?\"。

\"初步估算,大概六百万”,章为民实话实说。

\"但只要有订单,最多三年就能回本。\"

听完之后,其他老板们也开始小声讨论。

有人摇头,有人点头。

……

最后一站是食品厂。

还没下车,众人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酱菜香味。

食品厂孙厂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笑呵呵地迎上来:\"各位老板,尝尝我们厂的招牌酱菜?\"。

工人们端着试吃盘走过来,盘子里摆着各式腌制品。

曹勇夹起一块酱黄瓜,尝了尝:\"味道不错啊!\"。

\"我们的酱菜在周边几个县卖得很好\",孙厂长介绍道。

\"但包装太土,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