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顾辰安同一群孩子离开后,君婉良久才平复下来,开始怀疑起到村里住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
她本意是想着顾芸住在这,若是她也住下来,往后就有个说话的伴。
而老头子说收了个徒弟,要教徒弟功夫。
搬到村里,本该是铁板钉钉的事,经过顾辰安这一出,她有些不想住了。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教安儿的那些规矩道理,这还不出一天,就快给她扔到十万八千里了,若是真住到村里来,那安儿真的会彻彻底底变成一个乡下娃子。
往后心野了,又如何认真习字,走科举之路。
对,不能住,坚决不能住,她得去找老头子,这房子,也别盖了。
君婉想通后,放下茶杯,在宋嬷嬷的搀扶下缓缓直起身子,“阿芸,你可知村长带着你大哥他们去了何处?”
顾芸微微颔首,她先前走的时候听了一耳朵,约莫是靠近后山那块。
村里好一些的地都盖了房,也就只有后山有足够大的空地,住的人家也少,符合大哥的要求。
“嫂子可是想寻大哥,我带你去!”
……
苏家村后山地界。
此处空旷豁达,放眼望去,依稀可见不远处错落有致的房屋,而身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以及一条通往后山的小径,远远的还能看到山上红白的花掩映在绿叶间。
春观花,夏纳凉,秋收果,冬赏雪。
顾振国频频点头,对此地颇为满意。
村长带他们走了一路,看了不少的地,要么太小,要么近河,不若这地敞亮。
附近没什么人家也挺好,往后行事会方便许多。
“这块地不错,就这吧!修远,今日可麻烦你陪我走上这一遭了!”他拍了下许如清的肩膀,面上浮现一抹笑意。
买地建房,需要先同村里协商,再向官府申请,由县衙派人核对,缴纳契税后经过严格审批和登记,方可动工。
今日有许如清陪同,属实是省了许多繁杂的步骤。
“您何须如此客气,等契书拟好,我必亲自送至府上。”许如清的语气很是温和,姿态也放的极低,低头的瞬间嘴角不自觉轻勾。
住到村里来好啊!
虽然他没做什么亏心事,但将军住在他附近,他总觉得心里瘆得慌。
几人大致丈量下土地,确定所需面积便打算先回去,等契书下来,再进一步商讨盖房子的具体事项。
苏国邦不管他们说的这些客气话,收了手中丈量的工具,笑的见牙不见眼,“往后都是邻里,没事就常来家里坐坐,有事招呼一声就行。”
顾振国应了声,没走几步就碰到了迎面而来的君婉和顾芸。
“老头子,你跟我过来,我有话同你说。”君婉一想到顾辰安的事,也顾不上管周围的人,拉着人走到宽阔处,直截了当地说道:“盖房子的事,我不答应!”
“为何?”顾振国不解。
明明先前都说好的,怎么突然改了主意。
君婉态度强硬,“我不管,安儿不能住到村里来,你都不知道他刚刚捉了条蛇到我面前来显摆,如此危险的事,日后出了事怎么办!再说了,乡下也没个教书先生,安儿正值启蒙阶段,我是说什么也不能答应的!”
空气凝固了几秒,顾振国突然笑了起来,他先前一直觉得傻小子唯唯诺诺,胆子小的很,没想到他还敢捉蛇,是他小瞧这小子了。
“阿婉不必担心,男娃哪能同女娃一般娇养,就该风吹日晒,锻炼胆量,不可能总躲在内宅不敢见人,我们老了,哪里能护的了他一辈子,靖哥儿那他迟早得接手的。”
“至于教书先生的事,不急,我自有安排。”
提到顾靖,君婉在脑海中想了许久,才隐隐约约捕捉到一丝模糊的印象。
靖儿守边多载,除了书信往来,她都快忘了儿子的模样,这种骨肉分离的苦,有一个就够了,她绝不同意让安儿去受。
“安儿以后要走文官的路,我不许他同你们般过刀尖舔血的日子。”君婉语气激动起来,怒视着顾振国。
“武官难当,文官又岂是这么好当的,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你好好想想!”
两人视线不自觉地转向不远处浅笑的许如清,默契地低头不语。
君婉同许如清并不相熟,但多少听说过他的事迹。
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前途本该一片坦途,只因在朝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