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牛角的归顺让张燕颇感意外。
他没想到裴元绍给他的铁锭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就这样,在张燕一行人的安排下,六十万黄巾部曲浩浩荡荡地进了山。
好在张燕下山前已部署好章程,再加上黑山山寨物资充沛,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半个月后,朝廷那边终于回过味来。
张燕下山突然攻占河内郡首府,揭竿起义,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给瘿陶的张牛角解围。
朝野上下,那么多的经世大儒、校尉将军,竟没一个看出张燕战略目的。
其实他们事后稍微复盘一下就能明白。
孟津丢了也无妨,一帮乌合之众而已。
只要朱儁消灭了张牛角,回援河内,再集合司隶的优势兵力,必能将张燕剿灭在河内。
现在倒好,张燕、张牛角两人合兵一处,啸聚太行山,号称百万。
他们威胁着幽、冀、并、司隶四州的安定,眼下已经不是朝廷可以轻易解决的大患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自然得有人背锅。
皇帝不能说自已不行,王公大臣们也不能说自已不行。
最终,所有的锅全被朱儁一个人给背了。
皇帝把朱儁河内太守的官儿也撸了,直接发配回老家养老去了。
刘备因为跟朱儁拉拉扯扯说不清楚,功劳没捞着,还被中央派下来的督邮找事,把安喜县尉的官儿也丢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去自已好同学公孙瓒的门下讨生活。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
在皇甫嵩、董卓等一干将领的努力下,西北局势转危为安。
世家大族们再次弹冠相庆,不少人已经开始走动,想着从西北战事中分一杯羹。
眼见士族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皇帝是真头疼。
王莽篡权的前车之鉴他可是清楚得很,要是再让士族力量发展下去,指不定哪天会再出来一个王莽,覆灭大汉。
于是,他驳回了袁隗等人筹兵剿灭太行黄巾的建议,又派出了自已的亲信太监,册封张牛角为骑都尉、张燕为屯田校尉,总领太行山脉军政事务。
然而祸不单行,这边刚抚慰完,泰山、汝南、蜀中接连爆发黄巾起义,北面的鲜卑部落也开始侵扰边关。
皇帝急得火烧眉毛,找来自已的皇室亲戚们,想商量出个对策。
刘焉这位皇室大聪明给汉灵帝出了个主意。
他认为天下大乱,民变四起,主要是那些士族官吏们不好好干活。
皇帝应该在刺史之上,再设立一个官职,名叫州牧,总领一州军政,监视他们这些打工仔。
刘焉告诉汉灵帝,他可以辛苦一下,帮皇帝去看着益州,提升KPI,为朝廷创收。
汉灵帝觉得自已这皇叔说得有道理。
于是,他安排刘焉去巴蜀当益州牧,然后开始琢磨起其它地区的州牧人选。
刘焉得了任命,喜滋滋地到益州赴任当土皇帝去了。
什么朝廷KPI,什么安邦定国,全是扯淡。
他只要联合好蜀中士族,把叛乱压下去,之后自已便可以在这人间天堂颐养天年了。
皇帝老儿为士族的事儿头疼,张燕则在为部众吃饭的事儿发愁。
他万万没想到,朝廷如此不把百姓当人看,西北战事每多打一天,冀州就得有一个村子破产。
数不清的流民不断涌入太行山,让张燕的部卒真的膨胀到了一百万。
开春了,流民的数量还在增长。
张燕囤在空间里的粮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他深知,吃上饭的重要性。
倘若安顿不好这些流民,不用朝廷来剿灭,他们自已就得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