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收到请帖时就知道,该来的,终究要来。
蔡邕本来是不想跟许氏兄弟掺和的,可王仁为什么又突然跳出掺和起来?
原因无他,皇帝交待给王仁的事儿,他没办。
古文经学越来越火爆,已经成为士族手中的利剑,威胁着皇权。
皇帝需要今文兴盛,需要集权,需要把这把剑折了。
刘宏搞过一次文化变革,不论是熹平石经,还是鸿都门学,效果都很不错。
要不是突然爆发的黄巾起义,刘宏能把士族的脑袋敲碎。
让他们在皇权面前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现在,他要来第二次了。
王仁是刘宏挑选出来的剑,要替皇帝办事儿。
但王仁清楚,谁当这把剑,谁就要去动士族的蛋糕。
不管结果如何,下场必定好不到哪里去。
因此,他用自已的关系、声望与张燕这个小狐狸做了交易。
他希望,在关键时刻,张燕可以代替他,担任这个急先锋。
王仁想要借用这次月旦评,有所动作。
可是,张燕一直没到,他只得让蔡邕出来,去金市寻张燕过来。
张燕倒也不是故意迟到,毕竟已经在王仁的帮助下拿到了活圣人关门弟子的身份。
只是这次不同于上次操纵市场,敲诈粮草,赈济流民,这次是要真的去剜士族的肉。
不多做些安排,这肉,剜的也不会太顺利。
蔡邕见张燕提出这样的要求,心想这小子必定是有所图谋。
又想到老友王仁筹办这次月旦评的目的,于是便转身回府内去了。
袁绍等一帮子士族少爷们正聊的开心,见蔡邕去而复返,神情凝重,都有些诧异。
有些性子比较着急的,都已经开始埋怨质疑起来,这月旦评,到底办不办了!
没一会儿,王仁、郑玄、蔡邕,以及许氏兄弟都从堂内走了出来。
院子里的士族少爷们,纷纷安静下来,毕竟谁也不想再大儒面前失了礼数。
王仁清了清嗓子,高声道:“诸位学子,你们的诗赋,我们几个老头子已经领略过了,现在,请大家移步到外面去,听一下我们这些老头子的批语吧。”
士族少爷们闻言,立刻不干了。
要知道,有不少人为了得到月旦评的邀请函,私下里可是给许氏兄弟不少好处。
现在出去了,与外面那些寒门畜生们混为一谈,成何体统。
袁绍身为年轻士族的领袖,四世三公的新星,又是皇帝看重的将领,自然是不屑与寒门为伍。
他走上前,向王仁拱手示意,问道:“王老,可否告知,为何要去府外?”
王仁懒得跟袁绍废话,他招呼来郑益恩,然后把袁绍写着诗赋的绸布抽了出来。
“要是不愿意出去的话,这诗赋,我们几个老东西,也就不评说什么了。”
说完,王仁便把手里的绸布递给了袁绍。
袁绍愣在原地,他的脸是一阵青,一阵绿。
他现在特别想在王仁的脸上,来那么一耳光。
可是,他要是真这么干了,自已的人生,也就到头了。
皇帝器重又如何?
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又如何?
大儒的手中可是握着连皇帝都害怕的笔杆子。
他们的释经权,可以让你死,更可以让你的家族死!
曹操见袁绍出头吃了瘪,忙上前,陪笑道:“王老,您说去哪,我们就去哪,本初就是问问,问问。”
王仁见是曹操,喜笑颜开,换了副面容。
“小曹操,没想到,你也来了,正好,最近可有诗赋,写来与我瞧瞧。”
“哪有,哪有,陛下让我去管理济北,公务都忙不过来,哪还有心思撰写诗赋。”
“唉......可惜了,你曹孟德的诗赋,可列居上甲,今日看来,是没机会欣赏了。”
王仁话音刚落,人群中便是一阵骚动。
“上甲”,这可是个非常高的评价了。
袁绍瞥了眼这个平时跟在自已屁股后面吃肉喝酒耍女人的小黑个,小肚鸡肠发作,心里更不是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