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闻言,脸蛋涨的通红。
他大步走到许劭面前,抢过评语,一字一字的瞧。
上面的字,与许劭刚才念的,一点儿不差。
只是,这评语不是许劭写的,而是王仁!
他抬头看去,十分不解道:“王老,您——!”
王仁眉头一挑,“怎么,你在质疑我?”
袁绍肚子里的苦水,都快要溢出来了。
可他还是要憋着。
开玩笑,王仁可是今文经学的领袖,堪比郑玄的存在。
他要是敢质疑王仁,那他下半辈子,就不用在士族圈子里混了。
张燕见状,上前道:“本初兄,我听说,你年轻的时候,在太学进修,极其推崇古文,可谓是学富五车,这等学识,捣鼓出来的诗赋,这般下品,着实是让人大跌眼界呀。”
袁绍闻言,眸中闪过一抹寒芒。
他敏锐的捕捉到,张燕的话中,似有破绽。
太学、古文、这些可都是当下士子,最为关心,也最容易挑起仇恨的词汇了。
眼下,太学推崇古文,乃是古文士子的大本营,鸿都推崇今文,乃是今文的大本营。
大汉立朝四百多年,古文今文的争论,一直不休。
现如今,古文势大,你张燕竟然敢公开贬低纯种古文派出身的自已,简直是找死!
想到这儿,袁绍道:“某的诗赋,可能入不了王老的眼,你既受邀到此,又在鸿都进修,肯定也有佳作,不如拿出来,让大家品评品评!”
人群中,不管是世家大族子弟,还是寒门子弟,但凡是古文出身的,全都跟着起哄。
这一刻,阶级属性倒是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士子们都格外的团结。
王仁、郑玄、蔡邕三人,都注视着张燕,等待着的他的表现。
现如今的场面,正是他们想要的。
张燕需要证明,今文之魂,并未衰亡,以它为本的士子,同样也可出类拔萃。
当然了,这也是皇帝老儿想要看到的。
张燕捧着香炉,左顾右瞧。
袁绍见状,冷嘲道:“怎么了,燕先生,你来这儿,不会是只调了香,没有准备东西吧。”
张燕道:“不用准备,我立刻给你写一篇赋。”
“那你写啊!”袁绍目露凶光道。
“没有笔墨纸张,我怎么写,再说了,我手里还拿着香炉呢。”
袁绍冷冷笑着,他可不信,一个太行山的贼寇,会做赋。
眼下,张燕只不过是在找理由,搪塞拖时间罢了。
这时,一道倩影,从蔡府中盈盈而出。
围观众人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过去。
只见得一容颜倾城,带着几分冰冷仙气的妙龄女子,走到了张燕面前。
她款款施礼,说道:“安民兄,我来执炉陪侍,笔墨纸张,一会儿便到。”
此言一出,人群中,立刻炸开了锅。
蔡琰!
洛阳第一才女,蔡文姬!
蔡邕的嫡长女,全洛阳士子的梦中女神。
她竟然要给张燕执炉陪侍!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袁绍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更是火急火燎。
他爱慕过蔡琰的名声,曾经去蔡府提过亲,可是被蔡邕给拒绝了!
自已连见上白月光一面的机会都没争取到!
可是,张燕,这个贼子,竟然能让自已的白月光主动出府,侍奉一旁,凭什么,就因为他张燕会调香吗?
张燕打量着蔡琰,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觉,毕竟,现在蔡琰只有十六岁,还是个小姑娘。
他客气的道了声谢,将手中香炉递出,蔡府的侍从已经搬出桌子,准备好笔墨纸张。
袁绍见状,知道张燕再无推脱机会。
他一副看戏模样,冷笑道:“燕先生,作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