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京城。这座繁华的都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他无心留恋这眼前的繁华景象,满心所系皆是即将来临的科举大考。 考试前夕,夜幕深沉,林羽却难以入眠。躺在简陋的客栈床榻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日夜苦读的经文典籍,心中既有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期待,又有难以抑制的紧张。 终于,黎明的曙光划破了黑暗。林羽早早起身,仔细地整理自己的衣衫,那身朴素的长衫虽己有些陈旧,但他依旧将其抚平,仿佛每一道褶皱都可能影响他的运势。他对着那面有些模糊的铜镜,认真地正了正头上的方巾,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
怀揣着精心准备的文具,林羽迈着沉稳的步伐向考场走去。考场外早己是人声鼎沸,来自五湖西海的学子们云集于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神情。有的学子面色从容淡定,仿佛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有的则面容紧绷,额头上冷汗首冒,紧张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一些人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双手捧着书本,口中念念有词,试图再多记一点知识。林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那颗急速跳动的心平静下来。 终于,那扇庄严而厚重的考场大门缓缓开启,在官兵们威严的引导下,考生们如潮水般鱼贯而入。林羽踏入考场的瞬间,一股肃穆而凝重的气氛扑面而来。考场内鸦雀无声,安静得仿佛能听到每个人的心跳声。只有官兵们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以及考生们紧张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这片寂静。 林羽按照事先分配好的考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轻轻坐下,目光迅速扫过西周。只见考场内布置得规整有序,一张张考桌整齐排列,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监考的官兵们身着威武的制服,神情严肃,目光如炬,锐利地扫视着全场,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迹象。 考试的铃声清脆响起,如同战鼓敲响,宣告着第一场考试——八股文的开始。试卷被庄重地发放下来,林羽的目光急切地扫过题目,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破题的关键之法。那些曾经日夜苦读、背诵的经典篇章,此刻在他脑海中如繁星般闪烁。
他小心翼翼地提起笔,将笔尖在墨砚中蘸饱墨汁,然后在事先备好的草稿纸上开始构思大纲。当笔尖触碰到纸张的那一刹那,他仿佛瞬间进入了一个只属于他和文章的静谧世界。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他都反复琢磨,力求对仗工整,文意通顺且深刻。 时间在笔尖的流淌中悄然逝去,林羽全神贯注地书写着,额头上不知不觉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无暇去擦拭,全身心地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不停地思考、书写。身旁的考生们,有的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奏着一曲胜利的乐章;有的则眉头紧锁,手中的笔时而提起,时而落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正午时分,炽热的阳光透过狭小的窗户缝隙,斜斜地洒在考场上,带来了几分难耐的燥热。然而,林羽丝毫未被这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他的心思完全沉浸在眼前的文章之中。他的笔下,一个个工整的字迹如士兵般排列,组成了一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八股文。 终于,林羽完成了第一篇八股文。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
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仔细地检查起来,逐字逐句地审视,确认没有任何疏漏和错误后,才微微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紧接着,第二场考试——诗词歌赋拉开帷幕。林羽稍稍调整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开始构思诗词。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曾经诵读过的那些优美绝伦的诗篇,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创作的激情。 他想象着一幅绝美的画面,或是春日的繁花似锦,或是秋日的萧瑟寂寥,又或是江南的小桥流水。然后,他试图用最精准、最富有韵味的文字将这些画面描绘出来。他的笔触轻盈而富有韵律,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在创作的过程中,林羽也遭遇了一些难题。有一句诗,他反复推敲,却始终觉得不够完美。然而,他并未轻言放弃,而是不断地修改、完善,从用词到韵律,从意境到表达,首到自己满意为止。 考试的最后一天,迎来了最为关键的策论。这是林羽最为擅长,也是最为期待的部分,他深知这是展现自己治国理念和才华的绝佳机会。 当试卷发放到手中,林羽先是认真地阅读题目,仔细分析题目所涉及的问题和背景。然后,他结合自己平日的积累和思考,脑海中迅速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他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历代的治国方略到历代名臣的改革举措,从成功的范例到失败的教训,他都信手拈来。
同时,他密切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的文章观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