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冒着热气的水壶,为每人都倒上了一杯滚烫的热水。
待杨晓一行人纷纷落座之后,这家店铺的主人面带愁容地继续诉说着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唉,要说需要帮忙的地方那可真是太多啦。这鬼天气实在是太冷了,连水都被冻得死死的,想要用水太不方便了。电也是个大麻烦事儿,虽说白天的时候还勉强凑合,但一到晚上没电可就不行了,只能摸黑干活儿。再说我们是住在街上的,平常哪能料到会有这么冷的天气,所以压根儿就没预备多少柴火。家里也就去年剩下的那一丁点儿煤炭啦,真不晓得这点儿煤炭还能够撑多久。最后就是吃菜的问题,谁能想得到今年居然会冷成这个样子嘛,之前根本就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蔬菜什么的都不够吃了......”
这位店铺的主人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通,将诸多困难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杨晓则认真倾听着,并示意身旁的谭超把这些需求逐一记录下来。
等到店主说完,杨晓点了点头,表示道:“你放心,我回去以后一定会尽快向领导如实汇报这里的情况,看看究竟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详细了解完当前的状况之后,杨晓便带领着蔡志和谭超二人朝下一家走去。就这样,他们挨家挨户地探访过去。
令人无奈的是,一圈走访下来,发现大家所遇到的问题几乎如出一辙。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杨晓心里很清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后续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更大的麻烦。
接着杨晓一行人在路上慢慢的走着,他们来到临近集镇的村庄。此时的村庄比往日里安静不少,除了偶尔有几声狗叫声和牛羊的叫声传来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动静了。
杨晓和他的同伴们迎着凛冽的寒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了一户普通老百姓家门口。这户人家的房门紧紧关闭着,仿佛要将外界的寒冷与喧嚣都隔绝在外。
杨晓走上前去,抬起手轻轻地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屋子里传出一个略带不耐烦的中年人的声音:“谁啊,这么冷的天,有什么事儿?”那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和无奈。
杨晓赶忙回应道:“大叔,您好,我们是镇里的干部,想跟您了解一些情况。”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亲切而友善。
“哦,镇里的干部啊……”中年人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才缓缓说道,“等一下,我这就给你们开门。”话音刚落,杨晓就听到屋里传来一阵拖沓的脚步声,紧接着便是那老旧木门发出的“吱呀”声。
门打开后,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看上去大约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头发凌乱不堪,像是许久没有梳理过一样;脸上也沾满了灰尘,整个人显得蓬头垢面。那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杨晓一行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警惕。
中年男子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进来吧”,便转过身朝着屋内走去。杨晓等人跟着他走进屋子,发现屋内的摆设十分简陋,只有几张破旧的桌椅和一张简易的床。
待大家都进屋后,中年男子开口问道:“你们这些镇里的干部来我这儿干什么?有什么事吗?”说着,他的嘴里还小声嘟囔着:“来了能有啥用,不就是看一眼就走嘛,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尽管他说话的声音不大,但耳尖的杨晓还是清楚地听到了。
“是这样的,大叔,你看这天儿越来越冷啦,这不,我们特意过来瞅瞅你这儿有没有啥需要搭把手、帮帮忙的地儿。”杨晓没去在意太多其他的事情,径直开口讲道。
只见那位中年男子眉头微皱,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神情,嘴里嘟囔着:“帮忙?哼!就凭你们这几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能帮得上什么忙,别在这儿捣乱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挥挥手,示意他们赶紧离开。
然而,杨晓并没有被中年人的态度吓倒,反而向前一步,诚恳地继续说道:“大叔,请你一定要相信我们,也要相信我们的政府。只要你把困难跟我们说一说,但凡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儿,肯定会想方设法替你解决的。”
听到杨晓这番话,中年男子似乎稍微缓和了一下抵触的情绪,但仍然半信半疑地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
过了好一会儿才他才缓缓开口:“好吧,既然你这小年轻看着还算有点儿良心,那我就跟你念叨念叨。你瞧瞧这鬼天气,冷得要命不说,路上全都结满了冰,车根本没法开出去。我家那孩子在县里上学呢,天天打电话回家哭鼻子,说在学校里又冷又不方便。还有啊,这电线也不知道咋回事给压断了,我们打电话给供电所,他们倒是回话说正在抢修,可结果呢?还不就是老样子,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的,什么都看不见。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