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这仗能不能立下功勋了。
在统一思想之后,十二月初二,留下了李铁枪率领千余兵马照顾伤兵,并且继续清扫东平府后,天平军在辛弃疾的率领下再次启动。
这次天平军已经精简到了四千人,在缴获了金军大量马骡之后,行军速度进一步上升,沿着南清河南下,一日就收复了汶阳。
与此同时,临沂的王雄矣与新婚妻子崔氏道别。
这倒不是因为王雄矣迷恋温柔乡,在接到军令之后,都敢浪费好几日方才上路。
而是因为山东军粮调动也是需要时间的,地方民夫集结起来更是需要时间,此时方才有一批军粮从费县府库中转运出来,并且装上了漕船。“阿雄,你这次出兵,知道关窍在何处吗?”
仆散达摩曾经的夫人,在真正历史上,因为击败魏胜偏师而青史留名的王夫人,也是大王雄矣七岁的童养媳崔翠儿,此时已经嫁给了王雄矣。
崔氏含情脉脉的看着十几年前就被自己当作弟弟的小丈夫,一边为他整理衣领,一边低声嘱咐。
王雄矣知道崔氏在军国大事上有智谋,直接询问:“二姐请说。”
崔氏低声说道:“关键就在于曲阜孔氏,阿雄万万不可过于折辱他们。”
王雄矣皱眉:“孔端起那厮干出腌臜事,正是抓手,如何不能处置孔氏?”
崔氏叹了口气,轻轻拍了一下王雄矣的额头:“阿雄,平日让你多读一些书,你就是不听。”
王雄矣嘿嘿笑了两声,随后正色说道:“还望阿姐解惑。”
崔氏摇头:“这也是我刚刚想到的,处置孔家的关键不在于孔端起,而是在于至圣先师孔子,在于都统郎君。”
“孔夫子乃是万世师表,他的后人即便不是天潢贵胄,却也是算是天生贵人。无论宋国的皇帝,还是金国的皇帝,他们善待孔家,是因为要以此证明来尊崇孔夫子,来证明国家是重视儒学,依旧在以儒学治国,以科举来选拔儒生来做官。”
“同样,处置孔家,也代表着要对孔夫子、对儒学下手。无论动手之人是不是这么想,但天下人肯定会这么想。阿雄,你想想,你能担起这个重任吗?”
王雄矣若有所思的说道:“此事也只有都统郎君可以做,我做了,就是……就是……”
崔氏重重说道:“就是僭越!”
王雄矣又有一问:“若是都统郎君下令让我处置曲阜孔家呢?我应该向都统郎君上书作提醒吗?”
崔氏思量片刻,方才缓缓说道:“以都统郎君从不负人的性子,就算他要处置孔家,也八成不可能要让你去跳这个火坑,而是亲自去做。但如果真的有万一可能,那你也莫要犹豫,按照忠义军的制度,分田分地,进行公审即可,将案卷整理清楚,谁也说不出话来。”
王雄矣再次重重点头,随后上前用力抱了一下崔氏:“二姐,你且在临沂安坐,我为咱家儿子搏个封妻荫子来。”
崔氏原本还要说什么,却被这句话弄得有些害羞,轻轻一巴掌打在王雄矣的盔甲上,定了定心神方才说道:“还有一件事,魏公与大郎君二人,你要选边站了。”
王雄矣立即被惊得一激灵,说话都说不清楚了:“……为……为何……”
虽然在暗室中,崔氏却将声音再次压低:“不是让你现在就跳出来做什么事情,也轮不到你做,而是让你在心中选好偏向,做好准备。”
见王雄矣依旧不太明白,崔氏将话说的更明白了:“如果你准备与魏公走到底,那么就要准备安安稳稳的当宋国臣子;若你要从都统郎君,就要准备与宋国反目了。”
“这不是两人要反目成仇,而是因为天下大势推着,身后之人架着,不得不如此罢了。”
“就比如此次大战,无论耿节度是不是仓促冒进,然而宋国没有出兵却是个天大的事实,天平军能存活,到底是要承都统郎君的恩德。
阿雄,你说辛青兕那些人,如今是认宋国,还是认都统郎君呢?”
“这样的人来日会越来越多,他们只听从都统郎君的军令,那都统郎君不想当皇帝,也是皇帝了。”
王雄矣听到此处叹了口气:“但魏公是绝对不会叛宋的。”
崔氏正色说道:“魏公不会,但忠义军的老将们可不一定,如同雷奔,还有你这次要带着出征的周行烈、尉迟明月、庞如归等人,他们都在都统郎君麾下作战,并且取得大胜。他们难道就不服都统郎君?魏公想要夺回人心,就必须要再次临阵杀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