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就算要争夺那王位,他们也同样需要和大渊一样寻找名正言顺的理由。\w.a!n-b?e¨n..,i,n!f¢o^
否则他们即使登上了王位,也没有人会真正服从,甚至会惹怒所有北狄的子民,他们更害怕会受到长生天和萨满的惩罚。最终那些部落首领再不甘心,也只能暂时屈服于吉明成为对他们的王。但对于吉明颁布的政令,能真正听从王令行事的却并没有几人,甚至大部分首领基本都只顾自己部落的生死。刚上任的吉明又完全没有足够的兵马与他们进行抗衡,所以吉珠和吉明觉得,他们要想保住北狄的子民长久的稳定生活在草原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听从姬云衡的建议,那就是向大渊投诚,寻求大渊王朝的庇护。他们姐弟才有可能安稳的活下来,北狄的子民也才能免受各个部落首领的蛮横欺凌。即使因此,北狄需要向大渊称臣,受大渊管制,可这样做至少能换来北狄五十年的太平生活。而且那些部落首领大多数都不一心,甚至还想联合西丽国国王一起对付大渊,以北狄目前一盘散沙的局势,吉珠和吉明觉得,他们这分明就是想将北狄推向死路。所以不管是为了他们自己能活着,还是为了整个北狄子民的生死,他们也绝不能看着北狄陷入深渊的绝境。好在经过与大渊半个多月的交涉协商,他们姐弟,以及大渊的子民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了。由于姬云衡在两个多月前杀了北狄王,为大渊立下了大功,又让大渊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了将北狄纳入了大渊版图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姬云衡此举,大大解决了大渊因为缺少精良战马的困境,所以上次姬云衡向帝王刘冬阳送回捷报后。刘冬阳就秘密命西林关的守将派了一批精锐潜入北狄王宫配合姬云衡的行动,通过姬云衡对当时北狄王宫形势的了解,加上他运筹帷幄的调度。那批精锐力量在短短的五日内,就协助驻守在北狄境内的三万大渊将士稳定了北狄王廷的混乱局面。那些部落首领见吉明有渊朝士兵的守护,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乖乖暂时臣服于吉明这个出身下贱的王。待北狄王廷的形势稍微稳定后,吉珠担心那些部落首领会坐不住逼宫,便快速让她弟弟吉明写好向大渊俯首称臣的奉表。而她就以北狄使臣的身份和姬云衡快速安排前往大渊王朝京都的事宜。如今一晃,他们进入这大渊的京城已经半个多月了,关于北狄向大渊俯首称臣的事宜。也只差吉珠的弟弟吉明前来这京城接受大渊皇帝刘冬阳的受封,他们便可和北狄王吉明一起返回北狄了。一个月后,徐文君如期出色的完成了刘冬阳安排给他的任务,他将北狄王吉明按期带到大渊的京城完成了藩王的册封典礼。北狄王吉明很自然的在修改的奉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同时接受了大渊皇帝对他的一系列藩王权力的赐封。对于北狄归属大渊后,大渊需要对北狄官民庶务的办差方式,则需仿照大渊王朝的庶务处理方式进行相应的革新。以及北狄军营的庶务及士兵训练情况,必须每月上报给大渊兵部考核。边境管理及互市的相关细则问题的处置,刘冬阳也与吉明进行面对面的商榷。 最后皆以公文的方式,由两国君主签署了确认意见,并盖上了国玺,以表两国君主对公文内所提及内容的重视程度。对于北狄内部势力叛乱的潜在凶险问题,大渊皇帝刘冬阳也直接爽快的答应给予军事力量的支持。为更好的帮助北狄王处理好北狄内部叛乱问题,刘冬阳与一众大臣商议后,决定封姬云衡为平北大将军,由其负责平定北狄内部的叛乱问题。对于北狄境内的所有庶务管理,皆由其进行协助北狄王吉明进行管辖,任期为五年,在此期间朝廷会给予他五万兵马支持他办事。同时指派三名副将协助其处理相关庶务,朝廷也会每年安排监军对他的差事督办情况进行常规巡查五次。五年后他需要按照任命圣旨要求携妻儿返回京城,重新接受朝廷对他职务的安排,与此同时朝廷会选派新的平北大将军前往北狄接管他需处理的所有差事。姬云衡明白朝廷及刘冬阳的顾虑,毕竟北狄能归大渊管辖,实属不易。对于朝廷派驻到北狄管理庶务的官员,也不可能一辈子不换,这既关系到朝廷对北狄的掌控是否能长久。也是防止他这个平北大将军与北狄王沆瀣一气,对抗大渊皇帝的管制的最好方法。最主要的是,朝廷担心一个将领在北狄掌控的权力过久,会大大增加他独霸一方的危险。在国家安全与大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