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他可是您的同乡故旧啊。";
商鞅淡然道:";大局为重。我早已收到消息,陛下已知谢云不法。若不主动请罪,只会让陛下更加猜忌。弃车保帅,方为上策。";
次日朝议,嬴渠梁雷霆震怒,当众宣布撤免谢云县令之职,交由王室法司彻查其罪行。同时,他命令检查石泉县的账簿和粮仓,追缴被贪污的财物,发还百姓。
";此次南巡,朕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嬴渠梁对众臣说道,";变法本是好事,但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假公济私,扭曲政策,导致民怨四起。这种情况,必须立即纠正!";
他转向商鞅:";商君,变法大业不能因小人而毁。朕命你立即草拟新的监察制度,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修订连坐法的严苛条款,减轻无辜者的负担。";
商鞅恭敬应命:";臣遵旨。变法本为富国强兵,造福百姓。若有弊端,臣定当全力纠正。";
接下来的几天,嬴渠梁亲自参与了对石泉县的整顿工作。被冤枉的百姓得到平反,被贪污的财物被追回,谢云和同谋被押解回咸阳治罪。一时间,嬴渠梁的威望在当地百姓中大大提升。
车队继续南行,接连又查处了两个存在类似问题的县城。每到一处,嬴渠梁都亲自接见百姓,听取民意,整顿吏治。商鞅则全力配合,不断调整政策,使变法的推行更加人性化。
一个月后,南巡队伍来到了与魏国接壤的边境重镇——石门关。
这里驻扎着秦国的精锐部队,是抵御魏国的前线。守将高山是赢虔的心腹,得知国君驾临,亲自率军迎接。
高山向嬴渠梁汇报边境情况:";陛下,自从魏国表示愿意通商互市后,边境局势已经稳定许多。不过,我们仍在严密监视,防止有诈。";
嬴渠梁点点头:";二公子那边可有消息?";
";已收到密报,";高山回答道,";二公子率军西征,已经与戎狄主力交战两次,大获全胜。戎狄首领请求议和,但二公子要求他们交出所有魏国提供的武器装备,并立下誓约,永不再犯。";
嬴渠梁满意地点点头:";好!传朕旨意,命二公子乘胜追击,彻底解决戎狄之患。同时,加强与魏国的商贸往来,但军事上丝毫不可松懈。";
高山领命而去。营帐内,只剩下嬴渠梁、赢驷和商鞅。
嬴渠梁看向商鞅:";商君,这次南巡,朕看到了变法的成果,也看到了问题。你对此有何看法?";
商鞅沉思片刻:";陛下,变法之初,确实采取了一些严厉的措施,目的是迅速改变秦国积弱的局面。如今十年过去,国力已增,是时候调整策略,更加注重民生和人心了。";
嬴渠梁点点头:";说得好。秦国要强大,不仅需要富国强兵,更需要民心所向。接下来,朕要你与太子合作,共同完善变法政策,使之更加符合当下国情。";
商鞅看了赢驷一眼,恭敬应是:";臣遵旨。太子聪明睿智,必能为变法注入新的活力。";
赢驷也向商鞅微微点头:";商君变法之功不可磨灭。驷愿与商君同心协力,共襄国事。";
嬴渠梁满意地看着两人:";很好。此次南巡,不仅让朕看清了国家的现状,也让朕确定了未来的方向。秦国之强,需内政外交双管齐下,需变法与民心并重。";
他站起身,目光炯炯:";传令下去,三日后启程返回咸阳。朕要亲自主持大朝会,宣布新的国策!";
夜深人静,赢驷独自一人站在营帐外,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南巡的经历,让他对国家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自己的责任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想起了不久前在朝堂上发生的一幕,不由得心中惭愧。
那是在南巡前夕的一次朝议上,商鞅提出了新的田赋律法,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法令将重新丈量土地,按新标准征收赋税,同时鼓励开垦荒地,增加农业产出。
当时的赢驷刚刚回京不久,对变法仍心存疑虑。更重要的是,他近日常与几位旧贵族子弟来往,听了不少抱怨变法的言论。这些旧贵族在变法中失去了不少特权,自然对商鞅怀恨在心。
";此法若行,必然再次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