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赢驷当场站出,声音洪亮,";上次丈量土地,已使百姓怨声载道。如今刚有好转,为何又要重启烽火?商君治国,难道只会加重百姓负担吗?";
这番言论一出,朝堂哗然。商鞅面色不变,只是深深地看了赢驷一眼。嬴渠梁却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太子好大的胆子!朝堂之上,如何对国之重臣如此无礼?新法未审先予否定,你可知国家根本?你可懂变法精义?";
赢驷被父王的怒斥震住,一时语塞。
";来人!";嬴渠梁厉声道,";太子不知朝政之重,不解变法之要,着即回府,闭门思过三日!待想明白了,再来见朕!";
赢驷羞愧难当,只得退出大殿。回府后,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理,变法虽好,也不能盲目推行,不顾民情。对于商鞅的严苛政策,他确实心存不满。
当晚,嬴渠梁与王后在后宫密谈,神色凝重:";太子此番言行,令朕心忧。他竟被那些旧贵族蛊惑,公然违逆朝政,抵触变法。若他将来继位,变法成果岂非前功尽弃?";
王后叹息道:";太子性情刚直,所见所闻难免片面。回京时日尚短,对变法了解不深,难免有所偏颇。";
嬴渠梁沉思片刻:";朕决定为太子另选严师,加强教导。商君变法,乃百年大计,太子必须深刻理解其中精义。否则,他日继位,恐难担当大任。";
王后点头同意:";陛下明察。臣妾以为,可请上将军赵瑞为师,教导太子兵法;再请太史令李明为师,教导太子治国之道。二人皆明辨事理,又支持变法,必能使太子回归正道。";
正在此时,赢虔求见。得知侄子冲撞商鞅一事,他也深感忧虑:";陛下,臣闻太子之言,心中不安。变法乃强国之基,太子若为旧贵族所惑,实非国家之福。臣愿亲自前往,开导太子。";
嬴渠梁欣然应允:";二弟素得太子敬重,由你去说,或能使他醒悟。";
次日清晨,赢虔来到太子府。此时的赢驷正闷闷不乐地读着兵书,见叔父到来,勉强起身相迎。
";叔父何故突然造访?";赢驷问道。
赢虔摆摆手,示意左右退下:";驷儿,叔父今日来,是为了昨日朝堂之事。";
赢驷脸色一沉:";叔父也来责备我吗?";
赢虔不答,反问道:";驷儿,你可知我秦国为何积弱数百年?";
赢驷一怔:";这......";
赢虔不等他回答,继续道:";因为守旧,因为固步自封。周朝礼法虽好,却已不适合这个时代。六国皆在变革,而我秦国却停滞不前。若非商君变法,如今的秦国,或许已被他国吞并,沦为附庸。";
赢虔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商君变法十年来的成果统计。军队扩充三倍,兵器精良;农业产出增长五成,民众温饱;边境稳固,内政修明。这些,都是变法带来的成果。";
他把竹简递给赢驷:";你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那些旧贵族的抱怨,何者更为重要?";
赢驷接过竹简,仔细阅读,眉头渐渐舒展。
赢虔语重心长地说:";驷儿,叔父知道你心系百姓,不愿见他们受苦。但变法之初,必有阵痛。就像治病,不开刀怎能除去毒瘤?商君所推行的新田赋律法,表面看似增加了农民负担,实则是在建立更公平的税收制度,鼓励垦荒,增加产出。长远来看,受益的正是普通百姓。";
赢虔站起身,走到窗前:";叔父年轻时,也曾对变法心存疑虑。但亲眼见证了变法带来的强国成效后,我深深理解了商君的用心。驷儿,你是未来的国君,肩负着秦国的未来。希望你能放下个人成见,以国家大局为重,支持变法,使秦国真正走向富强。";
赢驷听着叔父的话,心中的抵触情绪渐渐消散。他回想起南巡途中所见的百姓生活改善,以及边境的稳固,不得不承认变法确实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益处。
";叔父教诲,驷铭记于心。";赢驷恭敬地说,";我会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变法的意义。";
赢虔欣慰地点点头:";能听进去就好。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