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嬴驷注意到父王的异常,私下询问商鞅:";大良造,父王近来经常前往武胜学堂,可是对墨家机关术有特别兴趣?";
商鞅欲言又止:";太子明鉴,陛下恐怕...不仅对机关术有兴趣。";
嬴驷恍然大悟:";难道父王对那墨家女子...";
商鞅点头:";老臣担忧的正是此事。墨家与我法家理念相左,若墨家女子得陛下宠幸,恐影响变法大业。";
嬴驷沉思片刻:";我会留意此事。机会合适时,再与父王谈谈。";
果然,嬴渠梁对玄奇的好感日益明显。他常常邀她入宫议事,一待便是大半日。朝中流言四起,有人说墨家女子迷惑君王,欲动摇变法根基;也有人说君王不过一时兴起,旋即会厌倦。
然而,嬴渠梁却日益沉迷。一日,他赐玄奇锦缎珠宝,被她婉言谢绝。
";墨家修身俭约,此等奢华之物,臣不敢受。";玄奇恭敬地推辞。
嬴渠梁不禁失笑:";玄卿还真是墨家本色。那寡人该送你什么,才能表达敬意?";
玄奇思索片刻:";若大王真心赏识墨家,不如准许墨家在秦国自由传道,解除对墨家的诸多限制。这比任何珍宝都珍贵。";
嬴渠梁大为感动:";玄卿不为己谋,而为墨家请命,真乃高义!寡人应允了。";
此事一出,朝中哗然。公孙豹等法家大臣立即上书反对:";陛下,墨家主张非攻,与我秦国兼并六国之策背道而驰。若让墨家自由传道,必然动摇国策根基!";
嬴渠梁不为所动:";墨家机关术对我军大有助益,解除禁令乃是互利之举。更何况,百家争鸣,取长补短,对秦国发展未尝不是好事。";
然而,争议并未因此平息。尤其是当朝中传出嬴渠梁欲立玄奇为妃的消息后,反对声浪更是高涨。
三、朝野震动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大殿之上,公孙豹声色俱厉,";墨家女子入宫为妃,如何向列国交代?更何况,此举必将引起朝中动荡!";
嬴渠梁面色阴沉:";公孙爱卿,玄奇才学出众,品行高洁,如何不配为妃?难道寡人连后宫之事都要受制于人?";
公孙豹跪伏在地:";臣冒死直谏,并非干涉陛下后宫之事,而是忧心国事。墨家女子若入宫,必会影响陛下决策,危及变法大业啊!";
嬴渠梁勃然大怒:";放肆!你以为寡人是那么容易被人左右的昏君吗?";
就在争执不下之际,商鞅出列调解:";陛下息怒。公孙大夫忠心可嘉,只是措辞欠妥。臣以为,墨家机关术对我军确有裨益,不妨继续学习借鉴。至于后宫之事,或可暂缓考虑,待朝野上下更为接受墨家后再议。";
太子嬴驷也出面劝说:";父王,儿臣以为商大良造言之有理。眼下变法正当关键时期,朝中需要安定。若因后宫之事引起动荡,实为不智。";
嬴渠梁见爱子也来劝阻,怒气渐消:";也罢,此事暂且搁置。但玄奇教习在武胜学堂的地位不容动摇,墨家在秦国传道的政策也不会改变!";
消息传出,朝野议论纷纷。有人称赞君王能听纳谏言;也有人暗中揣测,这不过是缓兵之计,君王终究会立墨家女子为妃。
玄奇得知此事后,主动面见嬴渠梁:";大王,臣入秦国本为传授机关术,无意干预朝政,更无意入宫为妃。若因臣而致朝野不安,不如臣告退,回墨家本部。";
嬴渠梁急道:";玄卿此言差矣!你才学出众,墨家机关术对秦国大有裨益。区区流言蜚语,不足挂齿。你且安心在学堂教学,朝中之事,自有寡人处置。";
玄奇见嬴渠梁态度坚决,只得应允。然而,她心中明白,自己的处境已经十分微妙,必须加倍小心,以免授人以柄。
然而,暗流涌动之际,祸事却从意想不到的地方降临。
一日,武胜学堂忽传噩耗:玄奇在演示新型投石机时意外受伤,伤势严重!嬴渠梁闻讯大惊,立即驾临学堂探视。
只见玄奇躺在榻上,面色苍白,右臂缠满绷带,已是昏迷不醒。医官跪地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