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昏君的自我修养(5)
通常姜蚀问类似“你要不要试试看”这种问题的时候, 他这就不是一个多选题,而是单选题,人来了就没有放走的道理。
何况摄政王与右相看起来一个孔武有力, 一个年轻气盛, 体格比起那些公子侍君们要强得多了,有力气不用白不用。
“来来来, 皇叔, 右相。”姜蚀朝身后的何小刀使了个眼色, 将两把他亲自改良过的锄头塞进两人手中,“说不如做, 二位也来感受一下种地的快乐, 不然你们又要说朕是在瞎胡闹了。”
赵灼和李榛面色僵硬, 李榛的折扇都快握不住了,两人抓住姜蚀塞过来的锄头,只觉得手里的东西有千钧之重, 不知是当面拒绝比较好,还是顺势应承的好。
最后,还是见多识广久经沙场的摄政王率先挽起了袖子, 他虽贵为皇族,却是实打实靠军功立足的, 自嘲的时候也会称自己为泥腿子, 并不娇贵, 也不会看不起脏活累活。
军中本就有戍边屯田的规矩,那些军士们在无仗可打的时候也都是要种田屯粮的, 大家多少都下过地, 因而对种地都不陌生。
摄政王先下地, 他挥动两下锄头, 竟觉得这锄头比自己以前用过的都要趁手,锄刃介于板锄与薅锄之间,反面则是钉耙,不但格外适合用来松土,还能在松完土之后将碎砂石及时耙成堆。
这种锄头使力很方便,长柄轻盈易握,还做了防滑处理,不会因为手心的汗水而打滑,怪不得那些看起来身板弱不禁风的侍君们也能挥得虎虎生风。
当然,这些人干劲之所以这么足,可能主要是因为不想去挑粪。
“让开让开,要上犁车了!”
随着姜蚀的话音落下,便有两个小太监驱使着马车来到田地中。众人定睛看去,这才发现原来两匹马身后拉的不是人坐的车,而是犁车。
本来姜蚀应该用耕牛的,但宫里有吃的牛肉,却没有养牛,马匹倒是有,只能先借来凑个数。
犁车也是经过改良的。其实东济国已经有了与曲辕犁很类似的犁车了,只是细节方面还很粗糙。姜蚀不过是在原有犁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就算他不出手,过个十年八年的也会有人改进。
他只是提前了一点点,但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不算在把先进技术带到落后时代的范畴里,也就不算是干涉文明的发展。
说白了,姜蚀拿出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已经很落后的技术,不是为了挽回赵乐水的名声,单纯是为了……能够多吃点。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把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怎么可能会提高呢?
然而在场的人都不是这么想的,尤其是摄政王。
他掂了掂手里的锄头,又望向被马匹欢快拉着跑的犁车,以及被犁车碾过的平整疏松的土壤,突然做了什么决定,走过去对姜蚀说:“皇上,不知这两样农具,可否借臣一用?”
李榛也对这些农具很感兴趣,猜到摄政王的想法后,笑着解释道:“皇上能发明出这般好用的农具,实乃万民之福。不知皇上可否舍得将图纸借给臣下,臣下定会尽快让工部制出更多的农具,并将此种农具广推全国。”
姜蚀自然不介意,不如说他让这两人来感受一下也是为了推广新农具,只有让老百姓们种的粮食都变多了,他能吃到的粮食才会变多嘛!
姜蚀点头点得很爽快,并补充道:“我这不止有农具,还有良种,等第一批麦子收割,朕会留一些种子给你们。”他朝二人眨了眨眼,“到时候这种子肯定抢手得很,可别说朕没有事先偏袒你们哦。”
不过赵灼二人对种子的热情就不如农具了,毕竟农具是能看得见的,亲手实践一下就知道好不好,可种子得种出来才能知道究竟好不好。
姜蚀也不急,反正作物就种在御花园里,谁经过都能看见,尤其是可以自由出入宫中的赵灼,到时候他们就真香了。
往后几日,姜蚀不但把御花园推平种田,还拔了大部分的观赏树,改种果树。
就连冷宫和太妃们的宫殿都没能逃过姜蚀的魔爪,所有人的宫里都种上了粮食,宫殿大一些的种主食,比如玉米小麦旱稻,宫殿小一些的也种满了花生地瓜和蔬菜。
要不是太妃们哭着求姜蚀给她们留两盆花,只怕宫里所有的鲜花都要被姜蚀辣手摘掉,做成鲜花美食。
太残忍了,皇上。
这昏君真是愈发的肆无忌惮。
与宫里的怨声载道不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