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一方面继续鼓舞研究机构成员的士气,不断与他们沟通交流,分享最新的研究思路;另一方面加大寻找解决方案的力度,拓宽寻找范围。
他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国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国外的建筑专家和顶尖研究机构。无数个漫长的夜晚,他守在电话旁,通过国际长途电话与一位国外知名专家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跨越时差和语言障碍,他们在技术的海洋中共同探索。这位专家为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涉及一种在国外已有成功案例,但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的技术融合方法。这一方法结合了先进的材料处理技术和结构优化算法,为解决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大山仿佛在黑暗的隧道尽头看到了一丝曙光,他迅速组织自己的团队和研究机构人员,对这一新方法展开深入研究。他们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专业数据库等各种渠道从国外获取相关技术资料,在实验室里搭建模拟实验环境,模拟施工现场的各种复杂条件。同时,结合国内实际工程环境和严格的建筑规范,对技术进行反复调整优化。每一次实验的失败,都没有打击他们的信心,反而成为他们积累经验、改进方案的宝贵契机。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赵磊的干扰从未停止。他们不断在各个方面给李大山制造麻烦,试图切断他的资源渠道。他们向供应商施压,企图阻止材料供应;在行业内散布谣言,试图破坏李大山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但李大山凭借多年在建筑行业积累的深厚人脉和良好信誉,一次次巧妙化解危机。他亲自拜访供应商,用真诚和项目的前景打动他们;与合作伙伴逐一沟通,消除误解,巩固合作关系。
随着对新方法研究的逐步深入,李大山的团队发现,虽然这个方法极具潜力,但要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还需克服诸多技术细节上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难题是这种技术融合需要一种特殊设备,这种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的材料加工能力和复杂的环境模拟功能,而在国内,这种设备的供应商寥寥无几,几乎难以寻觅。
李大山再次踏上艰难的寻找之路。他通过行业协会、商业数据库等渠道,逐一联系国内各大设备制造商,详细询问是否能够生产或引进这种特殊设备。每一次电话沟通,他都满怀希望,又在一次次失望中继续坚持。经过多方打听和不懈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家有能力生产类似设备的小型企业。然而,这家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陈旧,生产能力有限,且对于这种新技术设备的生产经验严重不足。
李大山亲自前往这家企业考察。他沿着狭窄的街道,走进这家位于城市边缘的企业。厂区内略显简陋,但工人们的眼神中透着质朴与勤劳。他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项目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到该设备对解决技术难题的关键作用,再到未来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技术提升和商业机会,他都详细阐述。同时,他表示愿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派遣自己团队中的技术骨干驻厂指导,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帮助企业购置新设备、培训员工,提升生产能力。
企业负责人被李大山的诚意深深打动,看着眼前这个为了项目全力以赴的人,他决定接受这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他们迅速组织企业内最优秀的技术人员,与李大山的团队和研究机构人员共同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全力投入到特殊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大山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项目。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奔波于各个合作单位之间,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临时住所。他无暇顾及家人的关心,错过了孩子的成长瞬间,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长期的劳累让他的身体逐渐疲惫不堪,脸色变得苍白,身形也愈发消瘦,但他的眼神中始终燃烧着坚定的信念,那是对项目成功的执着追求,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赵磊看到李大山不仅没有被他们的干扰打倒,反而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心中愈发焦急和愤怒。他像一头红了眼、被逼入绝境的野兽,决定孤注一掷,采取更加恶劣、违法的手段。
他暗中挑选了几个身手敏捷、行事狠辣的手下,趁着夜色派人潜入李大山的项目工地,企图窃取项目的核心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一个寂静的夜晚,工地上的工人都已进入梦乡,只有几个保安在尽职尽责地巡逻。月光洒在工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几个黑影趁着夜色,如鬼魅般鬼鬼祟祟地潜入工地办公区域。他们凭借着事先踩点的熟悉和熟练的技巧,巧妙避开保安的视线,悄然来到存放资料的办公室门口。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李大山早已有所防备。在得知竞争对手可能采取不正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