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决定,重重地点了点头,答应为赵刚写一份证明。那一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勇敢。
告别廖强后,李大山并未停下脚步,他深知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他继续在工地上四处寻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证人。终于,他找到了一位名叫小李的年轻工人。小李当时恰好就在赵刚附近工作,目睹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小李性格直爽,骨子里透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正义感。一见到李大山,他便毫不犹豫地说道:“我能证明赵刚受伤就是因为工地的安全措施没做到位。那天吊运钢筋的时候,我就瞅着那个挂钩有点旧,上面的磨损很明显,心里直犯嘀咕,担心会出事儿,结果怕啥来啥,真断了。要是工地能做好安全检查,这种事儿根本就不会发生。”
李大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紧紧握住小李的手,那双手因为长期劳作布满了老茧,但此刻传递出的力量却无比温暖:“太感谢你了,小李。你的证言对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啊,是我们打赢这场官司的关键助力。”
小李拍了拍李大山的肩膀,一脸真诚地说道:“赵刚哥平日里对我们这些工友都特别好,有啥好吃的都想着大家,干活的时候也总是帮衬着。现在他碰上难处了,我们当然得帮他一把,不能让他白白受委屈。”
李大山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工友的证言一一收集起来,他把每一份证言都视若珍宝,仔细地整理好。可他心里明白,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法律的战场上,需要更多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才能让对方无可辩驳。
于是,李大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工地的办公室。工地办公室位于工地的一角,是一座简易的活动板房,在周围高大的建筑和忙碌的施工场景映衬下,显得格外不起眼。它的墙壁被风吹得有些斑驳,屋顶的铁皮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李大山刚踏入办公室,里面的工作人员便像惊弓之鸟一般,纷纷投来警惕的目光。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戒备,仿佛李大山是一个不速之客,会带来什么麻烦。
“你是谁?来这儿干啥?”一个戴着眼镜的文员语气不善地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冷漠与排斥。
李大山强压内心的焦急,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礼貌地回应道:“你好,我是赵刚的朋友。赵刚在你们工地上受伤了,我们现在正为他争取应有的赔偿,这关乎他和他家人的未来生活。所以我想查看一下工地关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与事故相关的信息。”
那文员不耐烦地皱了皱鼻子,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挥了挥手说道:“我们这儿没什么文件能给你看的,你赶紧走吧,别在这儿瞎耽误工夫。我们还有一堆工作要做,没空搭理你。”
李大山并未就此放弃,他据理力争,语气坚定而有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有权查看与赵刚受伤事件相关的文件。这是法律赋予我的权利,也是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如果你们拒绝提供,到时候在法庭上,这将成为对你们极为不利的因素,你们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文员神色一滞,他没想到李大山会如此坚持,而且对法律如此了解。他犹豫了片刻后,转身走进里面的房间,与一个负责人模样的人低声商量了一会儿。他们的声音很低,李大山只能隐约听到一些模糊的字眼。随后,那文员再次走出来,不情不愿地对李大山说:“我们可以给你看一部分文件,但是你不能带走,也不准复印,就在这儿看,而且得快点。”
李大山无奈地点点头表示同意。他迫不及待地在那堆文件里仔细翻找,眼睛像扫描仪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文件堆里散发着一股陈旧的纸张味道,混合着办公室里的闷热气息,让人有些窒息。终于,他发现了一份关于工地设备定期检查的记录。记录上清楚地显示,在赵刚受伤前一个星期,那台吊运钢筋的起重机就应该进行全面检查,然而后面的签字栏却空空如也,这无疑表明工地方面并未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查。这一发现,让李大山的心跳陡然加快,他知道这是一份极其重要的证据。
李大山心中暗自欣喜,他偷偷地将手机从口袋里掏出,那手机屏幕上已经有了几道划痕,记录着他这段时间奔波的痕迹。趁着工作人员不注意,他快速地把这几页文件拍了下来。他深知这样做或许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但一想到赵刚的艰难处境,想到他一家人的期盼,他便觉得自己必须冒这个险。为了正义,为了朋友,他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离开工地办公室后,李大山顾不上休息,他的脚步匆匆,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当地的医院。医院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人来人往,充满了嘈杂与忙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