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发生,光是想想她就觉得心慌,胸口沈闷。
“嗯,母亲说的事,儿子与同僚丶丞相都据实相告,那孽障多年身子虚弱,常年卧床静养,回头儿子亲自去见他一面。”荣国公回府的路上一直盘算着,绝对不能让苏秦出风头!
老夫人顿时沈下脸:“老大,你去见他作甚!从他被族谱除名的那一刻开始,便不是荣国公府的子嗣。不许去!等会找些人去散播些消息,一定要让孽障永无翻身之地!”欺世盗名之辈,她甚是不屑!
半晌,荣国公低低的应了声:“是,母亲,儿子这就去办!”
瞧着他离去的背影,老夫人不由的嗤笑了一声,老大这没用的东西,偏偏老二外放,她眼下还得主持大局,不能让荣国公府的名声败落在她手中,一擡手抄起手边的一盘瓜果,砰的一声,四处撒落在地。
——————
九月十八
“听说被荣国公从族谱除名的嫡长子摊上大事了!”
“摊上什么大事了?快仔细说说!”
“前日说他的田庄高产收了六百斤的稻子,原来这些都是他假借别人之名。”
“假借他人之名?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他自幼身子孱弱,荣国公并未请名师教导,他岂会识字?再说,那么多的农事他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如何得知?连我种了一辈子田地的爷爷都不知道。”
“说的有道理,那这么说来他还真是虚伪。”
“就是,冒用他人之名,实在可恶的很!”
“你们别忘了,他当初可是逼死了荣国公夫人好心替他找来冲喜的姑娘。”
“说起这事,我倒是想起来了,那姑娘说大少爷借用她的八字养好身子,还真的应验了!”
“真是不要脸,他这么做为何?”
“这还用想,当然是为了借用功劳,让荣国公将他接回府继承家业呗!”
“当初荣国公说他草菅人命丶目无尊长丶忤逆不孝,如今他要是能有天大的功劳,荣国公还能不屈服嘛!”
“哦,原来如此,这大少爷倒是聪明的很!”
“尽是些小聪明,不太台面。”
“......”
京城大街小巷正热闹的议论着,很快风声就传到了宫中。
——————
皇宫御书房
昭帝睁开眼发问:“人都到齐了吗?”
林公公赶忙回答:“回陛下,都到了。”
环顾四周的昭帝颔首:“既然都到了,那便开始,丞相,你先说。”
李丞相同时兼任户部尚书丶王太傅连同吏部周尚书丶礼部尚书信国公丶兵部尚书信阳侯丶刑部薛尚书丶工部尚书六王爷均坐着等待。
被点到名的李丞相站起身,对着昭帝和众人作揖后缓缓道:“今日召集大家,是商议近日京城传的沸沸扬扬的瑞阳侯一事,想必都有些耳闻吧!”
众人纷纷颔首。
工部尚书六王爷站起身,称赞道:“陛下,臣弟觉得自古英雄出少年,瑞阳侯确是个人物,若是有时间,臣弟还真想亲自见一见他!”
已经见过苏秦的王太傅垂眸,同时在心底嘀咕:不知道想的如何了?
兵部尚书信阳侯附和道:“陛下,六王爷说的对,有时间,老臣也想见见瑞阳侯,亲自问问稻子是怎么种出来,竟然能一亩收六百斤。”
随后吏部尚书信国公皱眉:“陛下,老臣倒是觉得奇怪,听荣国公说他不识字,而且那些农事他是如何知晓?京中传言,瑞阳侯假借他人之名,为的就是赢得名声,好重回荣国公府继承家业,还请陛下丶丞相明察。”且莫被蒙骗。
吏部周尚书和刑部薛尚书两人沈默不语,王太傅亦是如此。
这时,李丞相看向昭帝作揖:“陛下,臣觉得百闻不如一见,不如召瑞阳侯入宫让他亲自说一说。”
昭帝.......故人之子,他并不愿意见。
见状,王太傅起身道:“陛下,老臣觉得丞相说的在理。”
吏部周尚书:“臣觉得可以。”
刑部薛尚书:“臣也觉得可以。”
昭帝淡淡道:“既然如此,林公公去传旨:宣瑞阳侯苏秦即可来御书房觐见。”
林公公当即领命应下。
——————
京郊马庄
此刻的苏秦对京城的诸事不甚清楚,秋收结束后休息了四日,今日他正在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