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 章52:躬耕于田野

章52:躬耕于田野

青州平原郡。

战事终止,平原再次恢复往日的宁静。尽管今年里平原的百姓遭受了黄巾洗劫、刘袁之争和梁山贼寇作乱,却依旧不影响百姓享受片刻的宁静。

是仪到来后,刘备命其为幕僚,辅佐自己决策军政大事。

刘备忙活数日后,终于寻到片刻清闲,脱下战甲,挽起裤脚踏入泥田,与百姓一同秋收。

秋日的暖阳倾洒在广袤的田地上,驱散了清晨的薄雾。粟子饱满,反射出金光,农夫见之发笑,感叹道:“终遇丰年!”

刘备头戴粗布巾,身着麻衣,身姿挺拔,正同农夫一起收粟。

身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沟壑纵横的脸上满是关切,停下手中动作,扯着沙哑的嗓子问道:“使君,您乃官军头领,怎来我田中干这下地的粗活?这不是折煞咱嘛!”

刘备直起身,抹掉额头的汗珠,露出和煦笑容,声音沉稳又亲切:“老翁,世道艰难,备领青州刺史之职,自有责体察民间辛苦。我既治理平原一地,便希望家家能吃饱穿暖,哪能置身事外呢?”

农夫跪地:“青州高义!平原黎首有青州,实乃幸事。”

晌午时分,阳光愈发炽热,一位农妇挎着竹篮,蹒跚走来,里头装着粗饼与野菜汤。她走到刘备面前,有些拘谨地说:“大人劳累一上午了,吃口饭歇歇吧,都是些粗食,莫嫌弃。”

刘备双手接过,眼中满是感激:“大嫂,这可是救命粮,哪会嫌弃?劳你费心了。”言罢,大口咬起饼,就着野菜汤吃得津津有味,又问道:“不知你家中,一日可吃几餐,餐餐可食粗饼菜汤否?”

农妇叹息:“世道艰难,俺家五日难见粗饼,今日遇大人才拿出来。家中春日勉强可一日两餐,早食粥,晚喝汤。俺家三个娃娃都从军,受着使君的补贴才活成这样,周围多数人家,一日只能一餐。”

刘备面带愧色:“是备对不住诸位。”

农妇闻言连忙摆手:“大人莫道如此话,若无大人,我全家皆死于蛾贼之手,哪有今日?”

刘备轻点头没再接话,心中生出一股忧愁感:他大本营平原都这样了,其余地方只会更烂。吃过苦的人,才知道体恤他人。

他转头,招呼百姓一同用餐。众人围坐田间,不分军民,其乐融融。

午后劳作继续,田边孩童嬉闹着递来水囊,眼中满是崇敬。

刘备接过饮水,摸摸孩童脑袋打趣:“小鬼头,往后长大了,想做个啥?”

一个孩童脆生生回道:“俺要像大人一样,带着大伙过好日子!”

另一个个高的则说:“俺要参军,随使君征战!”

刘备朗声大笑,笑声回荡在田野:“好!”

彼时各方诸侯争城掠地、扩充军备,对百姓横征暴敛;刘备说不上反其道而行之,但至少尽力保全百姓,身体力行地帮助百姓恢复生产。

因此,青州西部四郡百姓归心,士卒皆愿为刘备效死力。

在百姓眼中,刘备不是高坐营帐、遥不可及的军阀,而是与他们同甘共苦、共担风雨的父母官。

有些不懂事的孩子,现在都叫刘备大兄。

原史中刘备辗转南北,平原百姓念其恩情,多有追随,为蜀汉大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刘备于乱世中的仁德,如暗夜星辰,成为其不可抹去的颜色,哪怕全史英杰乱入,依旧毫不褪色。

在他获得一定的名望后,便会引得四方贤才侧目,纷纷来投。

“刘青州仁义,徐某佩服。”徐宁望着与百姓打成一团的刘备,赞叹道。他身旁是戴着枷锁的史进。

史进听到了方才的对话,难以置信地问道:“平原百姓,当真可稳定一日一餐?”

徐宁点头:“某观察几日,此真事也。”

史进呆呆地看着刘备方向,瞧见百姓眸中发自内心的爱戴,再想到宋江的所作所为,竟淌下泪珠:“我日道官府昏聩,夜骂暴吏害民,强征豪夺,自认替天行道匡扶正义,遇到真正的好官,却持棍与之战,吾愧对此身矣!”

徐宁轻拍他背部:“你我不过受宋江黑厮蛊惑,一朝不查走上歪路,幸好使君仁义,愿宽恕我等罪行。你如能痛改前非改邪归正,为使君效力,你我日后仍是兄弟。”

“共守此方宁静!”

听完徐宁的话,小青年史进眸中慢慢散出光来,坚定道:“进愿降使君!”

徐宁偷笑,对史进这种涉世未深的热血青年,画饼简直不要再好使。

也罢也罢,总算是完成了任务,最倔强的史进点头,朱武三人肯定也没问题。至于单廷珪魏定国等梁山首领,早已被刘备降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