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太阳能板精准捕获,并转化为稳定的能量流,为整个检测系统持续供能。同时,凭借量子纠缠原理,太阳能板以暗能量为载体,构建起月球与地球间即时、稳定的通信网络,确保信息传递万无一失。
在检测功能方面,它配备的量子脑电波检测与成像系统堪称微观领域的“透视眼”,其功能之强大令人惊叹。一旦检测指令启动,系统便会发射携带量子信号的暗能量波束。这些波束具备神奇的穿透能力,能够轻松穿透地球大气层,抵达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并直接穿透生物体,精准捕捉脑电波引发的细微量子态变化。随后,通过量子成像技术,这些变化被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与数据,清晰地呈现出生物的思维活动。更令人称奇的是,暗能量波束还能穿透一切物体,实现原子层面的全透明检测。无论是深埋地下的矿物,还是海洋深处的神秘物质,甚至是坚不可摧的合金,在暗能量波束面前都无处遁形。它能够深入原子间隙,精准探测原子的排列结构、电子云的分布状态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将物体内部的微观世界以最精细的程度展现出来。
借助与轩辕城宫殿地下“本源悟空”量子超算中心的高效联动,月球基地收集的海量检测数据得以快速处理。超算中心凭借每秒百万京次的运算速度和先进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地球上生物的脑电波以及各类物体的原子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将立即发出预警,助力人类探索大脑意识的奥秘,深入了解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全方位守护全球生物安全与物质世界的稳定。
李世明的眉头微微蹙起,眼神愈发冷峻,双手迅速在空中滑动,调整视角,审视着新出现的威胁。他的脑意识与系统深度交互,分析着每一个数据点,综合判断形势。随着他的操作,全息投影画面不断切换,从宏观的太阳系局势到微观的威胁细节,每一个维度都被精准呈现。他的双手再次一挥,下达了新的指令,调整舰队部署,应对潜在威胁 。
这一刻,李世明仿佛成为了太阳系的主宰,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指令都精准无误,确保着整个太阳系的局势在他的掌控之中。而他身后的全息投影,如同他的延伸感官,将整个宇宙的信息汇聚于他的一念之间。他的表情始终保持着最高执政官的威严与严肃,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他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在会场席位间,太空舰队部大臣羲和仲缓缓起身,双手在半空熟练地来回滑动,操控着会场上空呈现的小行星带全息投影。此刻,远在距地球2.3亿千米外的华夏太空舰队——“玄鹄号”映入众人眼帘。“玄鹄”,承载着古代神话中神鸟直冲霄汉的无畏精神,象征着舰队探索未知、开拓进取的决心。
画面中,“玄鹄号”飞船的四个机械臂如钢铁巨钳般牢牢将飞船与一颗富含铱、锇、钌等多种稀有珍贵矿物元素的陨石固定住。紧接着,飞船引擎喷射出炽热的蓝色等离子流,凭借强大的动力,将陨石缓缓拖拽出原有轨道,向着安全开采区域移动。
在“玄鹄号”固定住那颗陨石的刹那,一颗体积数倍于飞船的小行星,宛如一头从黑暗深渊中觉醒的巨兽,带着毁灭的气息,从小行星带复杂而混乱的引力场中斜刺而出,朝着“玄鹄号”高速逼近。刹那间,飞船内警报声凄厉地大作,红色警示灯如同疯狂的恶魔之眼,疯狂闪烁。操控飞船的宇航员瞪大双眼,巨大的压迫感如潮水般涌来,让他瘫坐在驾驶座上,冷汗瞬间浸湿了他的后背,黏腻而冰冷。
宇航员透过驾驶舱的舷窗,看到那颗小行星的巨大轮廓在视野中迅速膨胀。它的表面布满了狰狞的陨石坑,仿佛一张张吞噬一切的巨口,正朝着飞船张开。巨型行星划过太空撞击临近小行星时带起的高速微陨石不停撞击飞船表面,发出密集的“叮叮”声——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针在敲打着他的神经。飞船的外壳也在小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微微颤抖,仿佛随时会被撕裂。宇航员的心脏狂跳不已,他觉得自己像是被巨兽盯上的猎物,无处可逃,只能眼睁睁看着死亡逼近。
千钧一发之际,身处“玄鹄号”外围协助舰“玄鹄六号”驾驶舱内的舰长李星月,心急如焚。她紧紧盯着面前的监测屏幕,看着那颗体积巨大的小行星正高速逼近“玄鹄号”,额头上不禁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太空航行经验和果断的决策能力,李星月迅速做出反应。她快速在操作台上输入一系列指令,通过星际量子通信网络,超远程紧急启动了“玄鹄号”的智能规避系统。
指令以量子纠缠态近乎忽略时空的速度,穿越浩瀚星际,瞬间抵达“玄鹄号”。“玄鹄号”的智能系统迅速响应,推进器瞬间喷出炽热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