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王朝,金銮殿内,庄严肃穆,奢华至极。殿内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每一处装饰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派。巨大的龙纹金柱矗立两旁,仿佛在诉说着王朝的辉煌历史。阳光透过琉璃瓦的缝隙,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殿内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此刻殿内的气氛却凝重得近乎窒息,一场阴谋的风暴正悄然降临。
楚逸身姿笔挺地伫立在殿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自信。身为王爷的他,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心怀天下。他曾多次为国家出谋划策,在朝堂上也有着一定的威望。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平日里对自已和颜悦色的太子楚桓,竟会在暗中勾结朝中几位老臣,精心编织了一张谋反的大网,将他牢牢笼罩。
“陛下,楚逸暗中勾结江湖势力,意图谋反,证据确凿!” 宰相李福义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打破了原本的寂静。他满脸正气,一副为了国家大义不惜揭露罪行的模样,实则心怀鬼胎。他将一叠伪造的信件和令牌呈了上去,那动作看似恭敬,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老皇帝楚渊,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沧桑。岁月的痕迹已经悄然爬上了他的脸庞,让他看起来愈发年迈。但即便如此,他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看到这些所谓的 “证据”,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额头上青筋暴起,眼中满是被背叛的愤怒与对亲情的失望。
“楚逸,你可知罪?” 楚渊的声音颤抖着,那是愤怒与痛心交织的声音。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已的亲生儿子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在他心中,楚逸一直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如今却被指控谋反,这让他难以接受。
楚逸扑通一声跪地,膝盖重重地磕在冰冷的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的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大声辩解道:“父皇,儿臣冤枉!这定是有人蓄意陷害!”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殿内回荡。他试图让楚渊相信自已的清白,然而,他的话语在这充满阴谋的朝堂上,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楚桓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身着华丽的太子服饰,头戴镶嵌着宝石的冠冕,本应是一副尊贵的模样,但此刻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阴狠。他向前一步,添油加醋地说道:“父皇,儿臣听闻楚逸平日里就与一些江湖人士来往密切,行为举止十分可疑。如今看来,这些证据足以证明他的狼子野心。” 他的声音清晰而洪亮,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刀,刺向楚逸。
众大臣们见状,纷纷落井下石。有的大臣是畏惧太子权势,不敢忤逆他的意思;有的则是为了自身利益,想要借此机会讨好太子。他们在这大殿之上,对楚逸口诛笔伐。
“楚逸,你身为王爷,竟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实在是罪不可恕!” 一位年迈的大臣义愤填膺地说道,他的脸上满是愤怒的表情,仿佛楚逸真的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是啊,陛下,如此奸臣,理应严惩,以正国法!”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他的声音尖锐刺耳,在殿内回荡。
楚逸百口莫辩,每一句辩解都被淹没在众人的声讨之中。他看着这些平日里与自已共事的大臣们,心中充满了失望与绝望。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轻易地相信这些伪造的证据,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相信自已的清白。
在这混乱的朝堂之上,楚逸突然看到了宰相李福义眼中的得意之色。他心中一凛,意识到这一切很可能是李福义在背后操纵。李福义一直与楚桓关系密切,为了帮助楚桓稳固太子之位,不惜陷害自已。楚逸心中充满了愤怒,但他知道,此刻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
“父皇,儿臣恳请您彻查此事,还儿臣一个清白。” 楚逸再次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哀求。他希望楚渊能够相信自已,能够明察秋毫,找出事情的真相。
然而,楚渊此时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根本听不进楚逸的辩解。他大手一挥,大声说道:“证据确凿,无需再查!楚逸,你犯下谋反大罪,罪不可恕。朕念在你是皇室血脉的份上,削去你的王爷爵位,贬为庶民,流放至北幽之地,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楚逸听到这个判决,心中如坠冰窖。他知道,自已已经无法改变这个结局。北幽之地,偏远荒芜,是大楚王朝最为贫瘠的地方。被流放到那里,几乎等同于被判了死刑。但他没有反抗,他知道,此刻反抗只会让自已的处境更加艰难。
“儿臣遵旨。” 楚逸咬着牙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不甘。他缓缓站起身来,看了一眼楚渊,又看了一眼楚桓和那些落井下石的大臣们,心中暗暗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