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旱作物试种成功后,北幽的百姓们看向楚逸的眼神里满是敬佩与期待。以往寂静的村庄里,如今时常能听到百姓们对楚逸的夸赞。“楚公子可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呐,要不是他,咱这地儿还不知道要饿多少肚子。” 一位大娘感慨道,周围的人纷纷点头附和。
楚逸深知,这只是改变北幽的第一步。他与灵儿、林风、楚福等人围坐在客栈的破旧桌前,商讨着下一步计划。“如今百姓们信任我们了,可与那些富商的合作还毫无进展,我们得想个法子。” 楚逸眉头微皱,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王爷,要不咱再去试试?说不定他们看到百姓们的改变,会动摇想法呢。” 林风提议道。
楚逸沉思片刻,点头道:“也好,不过这次我们不能只谈矿产和商贸,得把农业的成果也摆出来,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于是,楚逸再次踏上拜访当地富商的道路。这一次,他带着收获的耐旱作物样本,以及详细记录种植过程和成果的数据,希望能打动那些富商。然而,当他再次站在钱万贯府邸的朱红色大门前时,依旧被冷漠对待。钱万贯坐在大厅里,翘着二郎腿,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楚逸带来的资料,脸上满是不屑。
“公子,不是我说你,这种点庄稼能有多大出息?你说的那些矿产开发、商贸发展,那可都是要砸大钱的事儿,万一搞砸了,我可赔不起。” 钱万贯撇了撇嘴,将资料扔到一旁。
楚逸强压着心中的失望,耐心解释:“钱老板,您看这耐旱作物,不仅解决了百姓的温饱,还能作为商品售卖。而且,一旦我们成功开发矿产、发展商贸,北幽的经济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您获得的利益将不可估量。”
但钱万贯心意已决,楚逸的劝说依旧无果。离开钱万贯府邸后,楚逸并没有气馁,他又接连拜访了几位富商,得到的回应却如出一辙。这些富商们习惯了现有的安稳生活,对楚逸的宏伟计划充满担忧,始终不愿意冒险尝试。
在屡屡碰壁后,楚逸开始思考其他的可能性。他意识到,北幽的商业发展不能仅仅依赖这些富商,还需要从百姓自身入手。于是,他决定深入了解北幽的集市贸易情况。
北幽的集市位于城中心,每逢赶集日,百姓们便会带着自家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前来售卖。楚逸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穿梭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他看到一位卖手工编织竹篮的老者,摊位前冷冷清清,几乎无人问津。
“老人家,您这竹篮编得这么精巧,怎么没人买呢?” 楚逸上前问道。
老者叹了口气:“公子有所不知,咱北幽太穷了,大家都没什么闲钱买这些东西。而且,这集市上卖的东西都差不多,竞争也大。”
楚逸又接连询问了几位摊主,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他发现,北幽的商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百姓消费能力低、商品种类单一、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
回到客栈后,楚逸彻夜未眠。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地记录着在集市上的所见所闻,并思考着解决办法。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新的思路 —— 发展特色手工业。
北幽虽然贫困,但百姓们心灵手巧,有着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的传统技艺。楚逸决定将这些技艺整合起来,打造具有北幽特色的手工艺品,然后通过与外地商人合作,将这些手工艺品卖到其他地区,从而带动北幽的经济发展。
第二天,楚逸将自已的想法告诉了灵儿等人。“灵儿,你对北幽的百姓比较熟悉,能不能帮我召集一些擅长手工艺的人?我们一起商量商量。” 楚逸满怀期待地看着灵儿。
灵儿欣然应允:“公子放心,我这就去办。”
在灵儿的帮助下,楚逸很快召集了一群擅长编织、刺绣、木雕等技艺的百姓。他们围坐在客栈的院子里,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
“各位乡亲,我知道大家生活不易。如今我们有个机会,或许能让大家的日子好起来。” 楚逸诚恳地说道,“大家的手艺都这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手工艺品集中起来,卖到外地去。这样既能增加大家的收入,也能让北幽被更多人知晓。”
百姓们听后,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赞同,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也有人担忧,害怕会失败。一位中年妇女怯生生地问道:“公子,这能行吗?我们从来没试过把东西卖到外地去。”
楚逸微笑着安慰道:“大家放心,我会想办法联系外地的商人。而且,我们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慢慢积累经验。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成功。”
在楚逸的劝说下,百姓们逐渐打消了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