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幽成功击退南方小国的进犯,都城的百姓们欢呼雀跃,街道上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然而,在王府之中,楚逸和苏瑶却丝毫没有放松。他们深知,战争虽已结束,但北幽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清晨,阳光透过雕花窗户洒在书房的案几上,楚逸早已坐在桌前,仔细翻阅着战后的各项报告。这些报告详细记录了北幽各地在战争中的损失,边境防御工事的损毁、百姓房屋的倒塌、农田的荒废,每一个数字都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楚逸的心头。苏瑶轻轻走进书房,手中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关切地说道:“王爷,一夜未眠,您该休息一下了。” 楚逸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却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苏瑶,北幽刚经历战火,千头万绪,我怎能安心休息。”
随后,楚逸召集了朝中所有大臣,齐聚朝堂,共同商讨北幽战后的重建大计。宽敞的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压抑。大臣们个个神色凝重,他们都清楚,此次会议将决定北幽未来的走向。
“王爷,此次战争虽取得胜利,但北幽的边境防御工事损毁严重,急需修缮和加固。” 负责军事防御的李将军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楚逸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边境防御关乎国家安危,必须尽快修复。李将军,你挑选军中经验丰富的士兵,配合民间工匠,日夜赶工。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防御工事的重建,并且要加强防御工事的设计和布局,使其更加坚固和完善。”
接着,主管民生的张大人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王爷,战争导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荒废。当务之急是安置受灾百姓,发放粮食和种子,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和生活。”
楚逸沉思片刻后说:“此事刻不容缓。张大人,你派遣得力官员深入各地,仔细统计受灾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物资。对于失去家园的百姓,要提供住所和生活必需品,确保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另外,组织百姓互帮互助,加快重建家园的速度。”
在经济方面,负责商业的王大人皱着眉头,进谏道:“王爷,战争使商路受阻,商业贸易遭受重创。如今西方强国暗中煽动周边小国对我们采取贸易抵制,这对北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楚逸面色一沉,他早已料到西方强国不会善罢甘休,但没想到他们的动作如此之快。他缓缓说道:“王大人,你即刻组织国内的商人,商讨应对之策。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国内市场的流通;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拓展贸易渠道。”
朝堂会议结束后,楚逸和苏瑶亲自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需求和困难。他们来到边境的一个村庄,眼前的景象让人心如刀绞。曾经宁静的村庄如今一片废墟,残垣断壁间,百姓们在废墟中艰难地寻找着尚有价值的物件,试图重新拼凑起生活的模样。孩子们躲在大人身后,眼神中满是恐惧与迷茫。
“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北幽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一定会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楚逸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给百姓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泪纵横,激动地说:“王爷,多亏了您和将士们,我们才能保住家园。我们一定会努力重建,让北幽变得更美好。”
苏瑶则带领医馆的医者们,穿梭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间,为受伤的百姓进行免费治疗和康复指导。帐篷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受伤的百姓或躺或坐,脸上满是痛苦。苏瑶半跪在一位受伤的老妇人身旁,仔细地为她检查伤口,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大娘,您的伤口恢复得不错,记得按时换药。有什么不舒服,随时来找我们。” 老妇人颤抖着握住苏瑶的手,嘴唇嗫嚅,却说不出话,唯有眼中的感激清晰可见。
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百姓们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自发组成搬运队,肩扛手抬,搬运着沉重的石块和木材,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妇女们则在一旁生火做饭,照顾受伤的孩子和老人,她们的脸上写满疲惫,却又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整个村庄一片忙碌,虽然辛苦,却充满希望。
然而,西方强国煽动的贸易抵制给北幽的商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北幽的丝绸、茶叶等特产堆积如山,无人问津,商人们忧心忡忡。楚逸召集商人们在王府商议对策,商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诉说着自已的困境。
“王爷,如今周边小国都抵制我们的货物,我们的生意实在是做不下去了。” 一位绸缎商人满脸愁容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