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幽科技革新与工业进阶的成果逐渐显现,楚逸越发意识到,持续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于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而教育,便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在稳固了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基础后,楚逸将目光坚定地投向了北幽的教育体系,决心对其进行全方位深化改革,让北幽成为人才汇聚的高地。
楚逸召集了朝中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员以及国内知名的学者,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召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教育改革研讨会。宫殿内,大臣们和学者们围坐在一起,气氛庄重而热烈。楚逸端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视众人,缓缓开口:“诸位,如今北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想要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培养出更多有学识、有技能、有担当的人才,为北幽的未来奠基。”
教育大臣王大人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北幽的教育,虽有一定基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各地学校数量不足,许多孩子无法接受教育;教学内容也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当下国家发展的需求。”
楚逸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王大人所言甚是。本王决定,在新领土和北幽本土广设学校,务必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可上。至于教学内容,我们要大胆创新,开设更多实用课程。”
随后,楚逸详细阐述了自已的设想。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还要开设机械制造、天文地理、医学药理等实用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学者们纷纷点头称赞,对楚逸的高瞻远瞩表示钦佩。
说干就干,楚逸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建设新的学校。在新领土的一座小镇上,一座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白色的围墙,宽敞的教室,明亮的窗户,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开学那天,孩子们早早地来到学校,他们穿着崭新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负责新学校教学工作的李老师,是一位年轻而富有激情的学者。他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一起探索知识的海洋。这里不仅有古老的智慧,还有许多新奇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大家去发现。”
在课程设置上,李老师严格按照楚逸的要求,精心安排。他亲自教授天文地理课程,通过绘制精美的星图和地图,向孩子们讲述宇宙的奥秘和世界的广阔。在机械制造课上,李老师带来了一些简单的机械模型,让孩子们亲手拆解、组装,激发他们对机械的兴趣。
然而,教育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偏远地区,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家长们认为读书无用,更希望孩子们早早回家帮忙干活。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一位叫阿强的孩子,他的父母就坚决不让他去新学校上学。“读书有啥用?还不如回家帮我们种地,多挣点钱。” 阿强的父亲皱着眉头说道。
楚逸得知此事后,派当地官员前去劝说。官员来到阿强家,耐心地解释道:“大哥,如今时代不同了。让孩子接受教育,将来他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新学校里教的知识,不仅能让他开阔眼界,还能学会一技之长,以后能赚更多的钱,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经过官员的一番劝说,阿强的父母终于动摇了。阿强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学校,他学习非常刻苦,尤其对医学药理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提问,李老师对他赞赏有加。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学子,楚逸还设立了高额奖学金。只要学生在学业上表现优秀,或者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成果,就能获得丰厚的奖励。这一政策一经推出,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各地的学子们纷纷努力学习,希望能获得奖学金,为自已的未来争取更好的机会。
在都城的学府中,一位名叫晓妍的才女脱颖而出。她不仅在经史子集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对天文地理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一次天文知识竞赛中,晓妍凭借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一等奖,赢得了高额奖学金。“感谢陛下提供的机会,这份奖学金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激励我继续探索知识的动力。” 晓妍激动地说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北幽的学府中人才济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学子们汇聚在一起,他们在学术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研究机械制造的学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力装置设想,立刻引起了其他学生和学者的关注。大家纷纷展开讨论,提出自已的见解和建议,共同完善这个设想。
这些优秀的人才,毕业后迅速投身到北幽的各个领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