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其中一些菜肴的做法他也熟悉,但比起王建设的手艺来说却是天壤之别。
这些菜谱中细微的不同和新颖的见解令他感到格外惊喜,几乎舍不得放手。
这菜谱堪称一个无价宝藏,在像栾学堂这样擅长经营管理饭庄的人手中,其价值更是无可估量。
“为什么前后字迹差异这么大呢,王师傅?”
不过让栾学堂有些困惑的是,菜谱上的字迹前后差别巨大。
开头的部分笔迹寻常甚至还略显丑陋,而到后面的字体却越发优美精致。
尤其当前所看到的这一页虽然是用钢笔书写的,却又如同毛笔写出般遒劲有力,简直有种观赏书法大家作品的感觉。
“掌柜的,咱们不是应该重点关注菜谱本身么?”
王建设放下茶杯,无奈地说。
他也知道字迹前后差距很大,但这也情有可原,毕竟是系统助力下写字技能飞速提升的结果。
而到了后来,技能增长的速度才稍稍放缓。
本来王建设是可以再用新字迹誊写一遍的,但他懒得折腾——毕竟这只是菜谱又不是字帖,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你说得对。”
栾学堂愣了一下,觉得王建设的话不无道理。
他来这里是为了看菜谱,不是为了欣赏书法。
于是便不再过多提及此事,继续专注看下去。
看着看着,竟觉得越看越有意思。
即使是单凭那些优雅的笔画,这部菜谱也很值得收藏了。
“啊?后面还有更多的?”
栾学堂看到第四十九道菜时愣了一下,觉得好像只看了一半左右。
然而他给王建设的清单上确实只有四十九道菜,后面这些是怎么回事呢?栾学堂匆匆往后翻阅,一直到最后,才发现这本菜谱共有九十九道菜,比他要的足足多了一倍还不止。
“建设,你这是……”
栾学堂盯着这本菜谱,既意外又感动。
他知道,后面多出来的五十道菜显然是王建设特意为他准备的馈赠。
那五十道大菜不是随意写的,有一些正是他心痒却因数量限制而舍弃的心愿之选。
没想到,王建设帮他圆梦了。
“掌柜的,你要推广中华美食、弘扬中华文化,我作为中国人当然应该支持。”
王建设解释说,“再者,自进入丰泽园以来,您一直对我不薄。
离开前能得到如此大礼,我也想回报一下。”
栾学堂有些激动:“建设,你的心意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他轻轻拍着菜谱,“你总说是我帮了你,其实是你够优秀。
若条件不好一点,去了别处大饭庄,那对我们的威胁太大。
我最近去之前竞争对手那儿看,顾客寥寥,丰泽园能够维持现状全靠你啊!如果不是你,我们也不会发展这么好。
如果条件不好,你也去了其他地方,丰泽园怕也会变成他们的样子。”
栾学堂继续说道,“生意人就是做买卖的,你不具备这种能力,我也不会花这么多钱。
不用太感激我,是实打实的才华吸引了我。”
栾学堂坦诚地说着,并非空谈仗义疏财或重视人才胜过金钱——毕竟真正的人才值得倾注资源。
普通人随便进入丰泽园并享受优厚待遇,早就导致破产。
正因为严格的遴选和重视真材实干,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位居第一。
“在四九城的大饭庄里,也只有栾掌柜会这样做。”
王建设感叹道。
虽然栾学堂自认商人本质,但他与大多数店主不同,愿意舍得重金笼络真正的厨艺高手,而非吝啬分润。
正是因为有栾学堂独特的用人之道,丰泽园才能招揽四位顶尖名厨,在四九城跃居至首屈一指的位置。
栾学堂在王建设面前,坦诚地表示,照顾王建设是因为看重了他的手艺,绝不是随便说说的虚言,这种气魄非常人能及。
“掌柜的,我记得第一天上班你就送了我一辆自行车。”
王建设感慨地说。
栾学堂这次远行之前,王建设特意送上了一本精心整理的菜谱作为礼物,“希望你在海外发展顺利,前程似锦、财源广进。”
栾学堂认真地点点头,说道:“建设,这辆自行车根本没法和你的菜谱相提并论。”
他语气沉稳,“就凭你这菜谱,以后我要是再在海外开分店或酒楼,给你保留着一层干股。
可以算是技术入股,只要你想要,随时可以兑现。”
栾学堂的大方,让王建设大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