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辽东湾的晨雾还未散尽,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卡车队已驶入金州地界。周雨桐裹紧灰布棉袄,望着车窗外连绵的盐碱地——这里将建成亚洲最大的农药厂,车间图纸上却标注着"蓝晶制剂三号车间"。
"周工,北京急电!"技术员小赵举着文件追上来,"卫生部通报,广西龙州发现疑似霍乱疫情!"
化验室里,周雨桐将疫区水样滴入培养皿。显微镜下,霍乱弧菌的鞭毛异常粗壮,竟能穿透蓝晶制剂的防护膜。她的钢笔尖在报告纸上戳出墨点:"美军把鼠疫菌株和霍乱基因重组了..."
突然,警报器凄厉嘶鸣。厂区西侧的山林腾起黑烟,民兵押着个浑身煤灰的汉子冲进来:"抓到这个龟儿子往引水渠倒药粉!"
周雨桐戴上防毒面具,用镊子夹起缴获的粉末。紫外灯下,荧光菌丝如蛛网蔓延——这是能在水体传播的改良霍乱菌株。被俘特务突然狞笑:"你们来不及了...梧州船闸今早开闸..."
珠江航运图在桌面铺开,周雨桐的指尖顺着西江流域颤抖。若带菌水流经梧州、肇庆直抵广州,华南粮仓将遭灭顶之灾。她抓起电话要通北京:"立即通知广西切断西江航道!启用备用防疫预案!"
三天后,梧州大坡码头。周雨桐站在齐腰深的江水里,工兵旅正用沙包垒起临时堤坝。上游漂来的死鱼在防化网前堆积成山,腐臭味引来成群的乌鸦。
"蓝晶制剂投放完毕!"扩音器里传来嘶哑的喊声。二十艘改装过的渔船驶向江心,船尾拖着装有蜂窝状滤芯的网箱。周雨桐紧攥着怀表,秒针划过表盘的每一声都像鼓点敲在心头。
突然,对岸树林惊起飞鸟。四架P-51野马战机贴着江面掠过,机翼下的燃烧弹闪着寒光。"保护滤网!"周雨桐扑向最近的渔船,江水灌入胶靴的寒意直刺骨髓。
千钧一发之际,云层中杀出六架米格-15。苏军飞行员别连科中尉的机炮织出火网,美机仓皇抛弹逃窜。燃烧弹坠入江心的瞬间,蓝晶滤网突然爆发强光,将凝固汽油分解成无害气泡。
"成功了!"岸上军民欢呼雷动。周雨桐却盯着江底泛起的诡异泡沫——改良菌株正在蓝晶作用下变异,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絮状物。
连夜赶制的《防疫手册》在华南各地油印分发。梧州中学的教室里,生物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示意图:"...用草木灰水浸泡红絮物,可制成简易消毒剂..."学生们将讲义叠成纸船,载着漂白粉顺江而下。
与此同时,东线战场传来捷报。二当家带领的敌后工作队,用蓝晶孢子改造的美军落叶剂竟让板栗树提前挂果。志愿军炊事班将板栗粉掺入炒面,制成能中和霍乱毒素的"抗毒馒头"。
北京的深夜,周先生凝视着墙上的防疫态势图。蓝晶净化区如星火燎原,从鸭绿江畔蔓延到海南椰林。他提笔在作战地图上批注:"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广州白云机场,英国海外航北京的深夜的班机正在卸货。海关人员撬开标着"医疗援助"的木箱,里面是印着"Made in USA"的霍乱疫苗。检疫科长老陈戴上橡胶手套:"立即送大连做逆向分析!"
实验室里,周雨桐将疫苗注入小白鼠体内。三小时后,小白鼠的血管呈现网状蓝纹——这正是蓝晶物质的生物标记。她猛然惊醒:美军在利用蓝晶的吸附特性,将疫苗改造成基因武器载体!
"快通知东北各口岸!"她抓起电话的手在颤抖,"所有进口药品必须经过..."
窗外突然传来引擎轰鸣。三架C-54运输机掠过厂区,空投的传单如雪片纷扬。周雨桐接住一张,繁体标题触目惊心:"自由世界援助特效药,专治蓝色瘟疫!"
暴雨倾盆的深夜,周雨桐带着防疫队突袭九龙海关。探照灯扫过堆积如山的药箱,香港水警的汽艇正在近海游弋。"开箱!"她挥起铁镐劈开木箱,玻璃安瓿里的蓝色药液泛着妖异光泽。
海关钟楼敲响十二下时,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突然插播特别节目:"...揭穿美帝假药阴谋...全民提高警惕..."周雨桐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遍岭南,珠江两岸的渔火次第亮起,宛如星河落地。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导演沙蒙正在拍摄新片《无形的战线》。道具组用蓝晶粉末制作特效,将美军投毒过程还原在银幕上。当放映队在战壕里支起幕布时,战士们攥紧的拳头里,是家乡寄来的蓝晶平安符。
周雨桐站在罗浮山巅,望着漫山遍野的蓝晶杜鹃。山脚下,新落成的制药厂正将蓝晶制剂装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