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广顺三年十月二十日。
银城地势西高东低,平地很少,只在城东西十里处有一片平地,有个寨子叫做大川寨。
这大川寨寨如其名,窟野河就在寨子中间穿过,河两岸是大片的平地,都被规整为了农田。
河并不很宽,两岸距离大约有一丈多,河水呜咽,在阳光下闪着光,一首奔向天边。
秋高气爽,能见度极好,往北极目而望,隐约可见长城,远方有巨大的黄土塬,这是黄土高原独有的地貌。
河边田地里的麦子早己经收获完毕,又种上了豆子,地里己经冒出星星点点的绿色嫩芽,这就是轮种。
寨子里大概有几十户百姓,茅草屋子耸立于河岸,里面己经没有人了。
百姓们不用别人说,早己经自己跑走了,对于战争的敏感,他们的嗅觉一向很灵。
清晨时分,马蹄声响,一行百人鱼贯而来。
“你们记得,打完仗,要主动帮助百姓把房子建起来,我们需要收拢民心”
徐灏在亲兵的簇拥下,骑在马上,缓缓而来。
众将环绕在他身边,一齐指指点点的看着地形。
“敌人兵马五千,河岸一侧摆不下这么多人,他们只能在两岸列阵”潘美手里的马鞭指着河对岸。
“倒是给了我等各个击破的机会”
“须防敌人包抄我后路”
“........................”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正议论着,有亲兵来报,麟州刺史杨重训来了。
杨重训天还没亮就出发了,毕竟人家徐灏是来给他撑腰的。
他带了八百精锐骑兵,赶到银城才听说徐灏带着人看地形去了,他把士兵安顿好,又匆匆赶来战场。
“下官杨重训见过使君.........”杨重训下马,恭恭敬敬的行礼如仪。
徐灏跳下马来,一把扶住他,拉着他手笑道:“刺史大人莫要多礼,我在汴梁就听说过你,今日终于见到了”
“使君大人倾力来援,麟州上下永感大德..........”杨重训还是很客气。
“不要这么说,临来前陛下谆谆教诲,要我多与杨兄亲近,今日一见,还是陛下眼光长远”
两人谈笑一会,一起往回走,杨重训说道:“折兄己经在路上,大约后日就能赶到”
“哦,折兄也来?正好咱们并肩作战”
三天后,折德扆也带着五百骑兵赶到了,这下三方聚起三千多兵.......
三千对五千,差距不大。
又过两天,斥候来报,党项各部的五千人马己经集结在西北方。
大战就要开始了。
-----------------
徐灏把大营扎在大川寨东北十里之处,党项人把营寨扎在西北九里之处。
窟野河畔,蹄声如雷,双方不约而同的派出轻骑斥候,窥探对方的大营,探查对方的虚实,如果有可能的话,就遮蔽战场,让对方时时刻刻防备,出营打水都不能顺顺利利。
可以想象一下,都是步兵的军队,在没有骑兵掩护的情况下,列阵未成,就被潮水一般的骑兵冲击,下场会是什么样?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就是这么有威慑力。
范玉峰带着五十个斥候轻骑兵,奔腾而来,今天是他带人哨探。
对面“嗬呼嗬呼”的怪叫声响起,有一群党项人的骑兵相向而来,他们人多一点,大概得有上百骑,从西北方向狂奔而来。
双方同时发现了对方,又同时减缓马速,最后停了下来,相距大约三里左右。
范玉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士兵,只见众人面色有激动、有平静、有兴奋,就是没有恐惧。
他满意的一笑,挥了挥手,士兵们纷纷翻身下马,从马袋里拿出豆饼、鸡蛋、饮水等物,开始喂马,一是恢复马力,二是安抚战马。
这是骑兵的常规操作,在战场上,你胯下的战马就是你最好的伙伴。
对面的党项人也是一样的动作,战马不是汽车,必须让它蓄力。
片刻之后,饮马喂马结束,双方纷纷跨上了战马。
五十个骑兵内套锁子甲,外面一套大红战袄,背插里放着弓,箭袋里插着三十支箭,每个人左右两边一边一个箭袋,一共带了六十支箭,马鞍旁挂着圆盾,每个人腰间配着骑兵刀。
“兄弟们,前边就是战功,既然送上门了,我们不取真是对不起他们,按照平时的训练,展开队形”范玉峰大声说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