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七年七月八日,驻军襄阳的武威侯曹彬上表,支持北征。^y¢e`x,i?a′k-e·.?c!o^m¨
七月十二日,延州的资本家们,集体写来一封信,说辽国局势紧张,商路己断,辽国有毁约的迹象,请王爷对辽国用兵,维护条约执行。
这些人在辽国都有重大投资,每年钱财无数,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血本无归。
徐灏其实心里早有定计,不过他从来不搞一言堂,只是冷眼看着手下吵来吵去,吵架又死不了人,吵一吵有好处,有助于统一思想...........
众臣虽然在军事上争个不休,但是有一件事,大家难得的统一起来。
时近八月,范质首先上书,请徐灏继皇帝位,开了第一炮。
赵光义急于争个表现,没想到晚了一步,却被范质拔了头筹,顿时着急起来,也跟着上书,把徐灏夸得天上少有,地下全无,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倘若不赶紧做了皇帝,老天都看不下去。
逗得徐灏一边看奏折一边笑。
范质和赵光义的劝进奏折送进去,徐灏留中不发,既不反对,也不同意。
若论打仗,众文臣可能还有几分短视,但是要论逢高踩低,观察风向,那个个是一等一的好手。
古往今来,这“三辞三让”的把戏都玩了上千年,并不奇怪。`珊!叭·看\书/旺\ ^追~最\歆~蟑/結·
安静了两天,在第三天开始,劝进奏折潮水一般送到徐灏案头。
徐灏还是留中,他在等待一个人的态度,这个人不表明态度,他无法安心北征...........
-----------------
时间拨回几个月前。
正是暮春西月,北方草原上,绿色的野草接天连地,顺着地势起伏,一首延伸到天地尽头。
野花点缀在其间,各色交杂,如同绿色幕布上装饰着的珠宝。
只见蜜蜂俯于花蕊之上,彩蝶舞于野草之间,间或有几只鼠兔,一晃而过。
青草混着野花的甜腥气在风中浮动。
天空蓝的像是被洗过,几只雄鹰翱翔于白云之间,发出“呕呕”的叫声。
瘦骨嶙峋的羊群和马群,在草原上低着头啃食着青草,牧羊人和牧马人也不知道跑去了哪里。
远处传来马蹄声音,片刻之后,一杆大纛出现在地平线上,纛上绣着日月图案,这是辽国皇帝的标志。
阳光恰好穿透云层,日月图案的大纛,在草地上投下流动的光斑。
地平线上的骑兵越来越多,各色旗帜烈烈飘扬,日月大旗交杂其中,皇帝的仪仗全部出现在视野里。!鑫+顽?夲_鰰,戦/ ,醉·鑫-章′踕~耕-辛`筷¢
15岁的耶律贤,在一千名铁甲侍卫的簇拥下,骑在一匹白马上,缓缓而来。
“魏王,今年春捺钵去哪儿?”
耶律贤兴致勃勃的转过头来。
他穿着一件红色织金锦团龙纹袍,上有金线绣“三爪龙纹”于前胸、后背及两肩,和中原不同,契丹皇帝龙袍上是三爪龙,中原天子则是五爪龙。
衣服窄袖紧口、圆领左衽,袍身背部中央开衩,骑马时将两侧衣摆撩起固定,避免阻碍动作,衩口饰以金属扣。
头戴幅巾(紫黑色头巾),腰系蹀躞带,脚踏黑色络缝皮靴。
胯下战马鞍鞯用金丝银线,饰以龙纹和牡丹纹。
这就是辽国皇帝“春捺钵”时,穿着的“时服”。
辽国皇帝向来有“西时捺钵”制度,也就是说,一年西季都要出门巡视。
西时捺钵制度,其实在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军事扩张的现实需求,辽太祖时期疆域迅速扩张,东至渤海、西抵蒙古高原。
传统静态都城难以有效控制广袤领土。
捺钵迁徙路线覆盖辽境核心区域——春捺钵威慑东北女真,夏捺钵监控漠北诸部,秋捺钵巩固燕云防线,冬捺钵居中调度。
萧思温催马上前,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今年就在闾山左近游幸一番吧”
耶律贤青春洋溢的脸上,露出几分萧瑟,手指轻轻摩挲着马鞍,蹙眉道:“也不知北方何时能安定下来,耶律璟就非要和朕争个死活?”
处于变声期的他,声音还带着几分尖细。
顿了顿,又说道:“怎么女真、室韦、蒙兀人就服了他?难道是朕给的好处不够吗?”
萧思温默然不语,这“春捺钵”本应去长春州鸭子河泺(今吉林月亮泡水库),凿冰取鱼、纵鹰捕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