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道。
他可不想从临海市b区逃出来,又死在军队的枪下。
朱大常听到张涵的话,急忙往路边闪去。
突然,旁边的一个小孩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慎摔倒,他惊恐地尖叫着,拼命地想要爬起来,却又因为人群的拥挤和混乱而无法及时起身。
他的尖叫声在空气中回荡,却让周围的人更加恐慌。
从他身边跑过的一个年轻女子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停下脚步,伸出手想要拉他一把。
却在接触到他的一瞬间,又因为害怕被拖累而迅速抽回手,眼中闪过一丝歉意与无奈,谁也不想多一个沉重的负担。
与此同时,士兵们继续向着检查站快速冲去。
一名士兵注意到了这个摔倒的小孩
他迅速地将步枪对准了那个男子,手指紧紧地扣在扳机上。“快起来,否则就来不及了!”他冷冷地喊道。
然而,小孩因为惊恐和痛苦,根本无法及时起身。他只能无助地抬起头,“军人叔叔,我起不来,可不可以不要杀我?”他的声音颤抖而微弱,带着孩子特有的纯真和无助。
士兵没有再给他任何机会,眼神中带着不忍,但依旧扣动了扳机。
小孩的身体猛地一震,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又钻进了雪地中,鲜血瞬间从伤口喷涌而出,染红了他的衣服和周围的地面。
在这场灾难中,士兵们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他们不再是保护人民安全的守护者,而是变成了执行命令的机器,他们的行为被战争的残酷现实所塑造。
在连续的杀戮中,他们的人性逐渐被剥离,留下的只有对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和对生存的本能渴望。
在他们眼中,无论是老人、孩子、妇女还是青壮年,都只是阻碍任务完成的障碍,都是潜在的威胁。
他们的行为不再是出于个人的选择,而是被这场灾难所折磨,被生存的压力所迫。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被迫扮演着施暴者或受害者的角色。
士兵们成为了施暴者,他们的手不再是用来帮助和保护,而是用来伤害和杀戮。
而那些无辜的平民,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妇女,都成为了受害者,他们的生命在这场灾难中变得微不足道,他们的恐惧和绝望成为了这场悲剧的背景。
张涵几人目睹了士兵们的冷酷和无情,以及那些无辜平民的悲惨下场。他们的心情沉重,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恐惧。
朱大常的声音带着颤抖,他的问题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张哥,你说我们会不会有一天也死在他们的枪下?”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双腿发软,这是对死亡威胁的本能反应。
张涵看着地上的尸体,紧紧握着手枪:“我不知道,但反正谁要我命,我肯定也要撕他一块肉下来。”
旁边的孩子们,被父母紧紧地抱在怀里,他们的脸上满是惊恐和无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不敢大声哭泣,生怕引起感染者的注意。
在c区大撤离时,那些爱哭的孩子基本上都没能逃出来,现在就算暂时处于安全的范围,他们也不敢放声哭泣。
父母则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拼命地向前跑,心中充满了对孩子的愧疚和自责。
他们无法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无法保护他们免受感染者的伤害。这种无力感和愧疚感,时刻折磨着他们的内心。
一位年轻的父亲低头望向怀中的孩子,眼神中满是担忧,小声安慰着:“别怕,爸爸会带你离开这里,一定会带你回家。”
他的声音虽然温柔,但无法掩饰眼中的恐惧和不安。
而怀中的孩子,大概才三四岁,却已意识到了什么。
她努力压抑着眼眶中的泪水,哽咽着说道:“爸爸,别安慰我了,我知道的,妈妈已经没了,我不怕。”孩子的早熟和坚强,让人心痛,这是在这场灾难中被迫成长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