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问题可获得"健康积分",这些积分能兑换额外的科研经费或假期。实验室的"错误墙"上,贴着被公开的失败实验记录,每个错误旁边都标注着从中获得的教训,最新的一条是"忽略了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差异,导致药物代谢数据偏差",这条记录下方,是团队成员共同设计的改进方案。当李仲在全体大会上分享自己创业初期的失败经历时,年轻研究员们突然意识到:科研的成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直线,而是充满波折却始终向前的曲线,就像社区里那些在岁月中依然努力生活的老人。
2081年夏至,扩充后的团队交出首份答卷——针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因编辑方案通过伦理审查,即将进入临床前最后阶段。在庆祝会上,青湖社区的老人们通过全息投影送来祝福,周奶奶展示着自己用新研发的辅助手套编织的围巾,上面绣着dna双螺旋图案。艾莉丝博士宣布启动"青湖之星"计划,从社区招募首批临床试验志愿者,话音刚落,系统就收到了372份报名申请。李仲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名字,突然对团队说:"我们研发的不只是药物,更是让这些名字背后的生命,能有尊严地延续的希望。"
此刻,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经过基因编辑的软骨细胞正蓬勃生长,它们的活力数据通过量子网络实时传输到青湖社区的健康监测系统。新入职的研究员们围在全息屏前,看着那些代表生命的数据曲线,突然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他们不仅在改写基因,更在续写无数普通人的生活故事。这种将尖端科技与社区温情紧密相连的团队文化,后来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标杆,而它的起点,正是李仲在欢迎会上说的那句话:"记住,我们编辑的每个碱基,都连着一个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