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1949璃院繁星 > 第888章 行业拓展

第888章 行业拓展

2085年芒种,李氏集团的业务全息地图在总部大厅缓缓旋转,青湖社区的坐标像颗明亮的星核,向外辐射出能源、医疗、量子科技等12条业务链。¢兰~兰*文*学\ ′首~发~李仲的指尖停在"社区智慧供暖"板块,眼前突然浮现2032年的那个冬夜——他站在结冰的供暖管道旁,看着四合院的老人裹着棉被搓手,那时的他绝不会想到,六十年后,这项偶然涉足的业务会成长为覆盖300个城市的能源网络。

跨行业的第一步踩在"民生痛点的裂缝"里。2032年的供暖季,李仲的五金厂刚靠门吸站稳脚跟,就撞见街坊们因暖气不热集体上访。他带着工人去锅炉房帮忙检修,发现老式锅炉的热效率只有47,大量热量都浪费在管道损耗里。"不如我们自己做节能改造?"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团队泼冷水——"隔行如隔山","老供暖公司不会放过我们"。但当他看到张大爷冻得发紫的膝盖,还是咬牙接下了四合院所在片区的改造工程。第一套节能设备安装那天,他守在锅炉房彻夜未眠,直到凌晨五点,二大妈敲开他的门:"小李,屋里暖气片热乎了!"这句带着哈气的话,成了行业拓展的第一声号角。~看¨书?屋+ .追!最?新?章~节`

新领域的挑战在记忆里凝成冰碴。老供暖公司联合起来断供煤炭,他带着采购员在零下三十度的煤矿蹲了三天,才用诚意打动矿主;改造用的循环泵总出故障,他请不起专家,就自己抱着《流体力学》啃,手指冻在书页上撕下一层皮;最憋屈的是用户的不信任,有大爷指着他鼻子骂:"毛头小子懂啥供暖,别把我们冻感冒了!"这些委屈没让他退缩,反而催生出"体验式改造"策略——先免费改造半个院,用温度计说话。当改造后的室温比别家高5度,煤耗却降了20时,剩下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ai在此处弹出数据:当年的"破圈"决策,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提升了40,为后来的多元发展埋下伏笔。

人才攻坚的故事写满"三顾茅庐"的诚意。进军新能源领域时,李仲看中了退休的热能专家王教授,但对方被国企挖了三次都没动心。第一看书枉 追嶵薪漳节他没送厚礼,而是带着王教授去看四合院的改造现场,指着节能锅炉说:"您看这温度表,每升高一度,就能少让一个老人犯关节炎。"这句话戳中了教授的软肋——他老伴就因常年受冻得了风湿病。王教授最终带着团队加入,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民生导向"的研发理念——他们设计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特意增加了"老年模式",阴天时会优先保证卧室和客厅的温度。这种基因后来融入李氏集团的人才战略:招聘时先问"愿不愿意去青湖社区住一个月",能听懂老人需求的人,才是真正需要的人才。

应对竞争的智慧藏在"差异化赛道"的选择里。当同行在城市供暖市场杀得头破血流时,李仲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和老旧社区——这些被巨头忽视的"边角料市场",恰恰需要他们的中小型节能设备。在某偏远乡村,他发现当地用秸秆取暖污染严重,立即研发出"秸秆清洁燃烧炉",不仅热效率高,还能产出有机肥料。让公司在农村市场占据了70的份额,也让"不与巨头抢道,专走民生小道"成为行业拓展的铁律。就像后来进军量子计算,他们避开与科技巨头的正面竞争,专注于社区应用这个细分领域,反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赛道。

市场认可的过程是场"用时间换空间"的持久战。进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前三年,李氏的产品因坚持"老年友好"而被嘲笑"过时"——他们的智能音箱保留实体按键,智能门锁支持钥匙开锁,这些"反潮流"设计让年轻消费者不屑一顾。但李仲力排众议:"青湖社区有2000位独居老人,他们需要的不是花哨功能,是安全感。"转机出现在2045年的重阳节,某电视台报道了"老人如何用李氏智能设备自救"的新闻:87岁的陈爷爷突发心脏病,用实体按键唤醒音箱呼救,最终得救。这个事件让市场重新认识"适老化"的价值,订单量一年内暴涨5倍。这个经历教会李仲:真正的市场需求,往往藏在被潮流遗忘的角落。

行业拓展的深层逻辑在时光中逐渐清晰。全息地图上,各业务板块的连接线突然亮起,形成一张"民生需求网络"——供暖保障老人过冬,医疗解决健康问题,量子技术提升生活便捷度,这些看似分散的领域,最终都指向"让普通人生活更好"的核心。李仲的指尖划过连接点,弹出2050年的战略会议记录:"所有行业拓展,都要通过'青湖社区测试'——不能让社区老人受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