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1949璃院繁星 > 第890章 辉煌时刻

第890章 辉煌时刻

2085年冬至,李氏集团总部大厦的顶层旋转餐厅里,全息窗外正飘着虚拟雪花。,看~书¨君′ `已_发?布~醉.薪·璋^結′李阳的指尖划过环形桌面,整座城市的能源流动、医疗网络、社区服务数据如星河般在眼前展开——由他主导研发的量子计算系统,正支撑着76个城市的民生运转;基因编辑技术已让全球300万类风湿患者重获行动能力;青湖社区的智慧养老模式,被联合国列为"可持续发展样板"。但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全息地图上那个不起眼的红点——四合院旧址,如今已改建为"初心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他当年修门吸用的那把改锥。

商业帝国的辉煌在数据中流淌,却带着社区的温度。最新财报显示,李氏集团的全球用户达27亿,但更重要的指标是"民生影响指数":其产品让老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2%,社区能源浪费减少63%,偏远地区的医疗可及性提升89%。在青湖社区的"幸福指数榜"上,每个数据都对应着具体的生活改变:"量子安防系统让独居老人夜间安全感提升91%基因编辑治疗使社区广场舞队新增成员187人智能农业方案让菜场的新鲜蔬菜价格下降17%"。*欣/捖¢ \ ?榊/戦+ \已^发?布\最+新?蟑+結-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成就,比任何股价涨幅都更让李阳动容——就像当年四合院的邻居说"小李的门吸让觉睡得香",本质上没有区别。

国际影响力的拓展始终带着"民生外交"的底色。李氏集团的海外业务,从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优先落地"社区急需项目":在东南亚援建"量子防疫站",用快速基因检测阻断传染病传播;在非洲推广"太阳能+基因抗旱"技术,让当地社区的粮食产量翻倍;在欧洲参与"银发社区"改造,将青湖社区的适老化经验输出到12个国家。某次国际论坛上,有记者质疑"企业不该承担政府责任",李阳调出青湖社区的老照片:"六十年前,我在四合院帮邻居修门吸时,也没人告诉我这是企业还是个人的责任——能解决问题的,就是该做的事。!萝,拉!晓,税! ¨毋`错*内\容¢"这番话后来被收录进哈佛商学院的教材,标题是《商业的温度》。

行业翘楚的地位体现在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上。由李氏集团主导的"社区量子应用标准",被全球107个国家采用;其提出的"老年患者基因编辑伦理指南",成为行业公认的准则;甚至连量子计算的能耗标准,都参考了青湖社区的实际需求——"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让老人交不起电费"。这种"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的标准体系,彻底改变了商业竞争的逻辑:不再是技术参数的比拼,而是对民生需求的响应速度。当同行还在实验室里测试量子比特数量时,李氏的量子设备已经能听懂青湖社区老人的方言指令,这种差距,正是从当年那个"门吸要适应四合院木门"的细节延续而来。

个人荣誉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故事。李阳的办公室里,奖杯和证书被挤在角落,墙上贴满的是用户来信:非洲妇女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谢谢你们的种子,孩子不用饿肚子了";青湖社区的周奶奶画了幅画,画面里她正给重孙子织毛衣,配文"这双手,你们修好了";连当年四合院的三大爷的孙子,也寄来照片——他用李氏的设备开了家便民修理铺,招牌上写着"学小李师傅,实在做事"。这些来信被ai整理成"影响力图谱",每个名字都与集团的某项技术突破相连,形成一张跨越国界和种族的生命网络。当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他时,他唯一的要求是:"颁奖词里要提到青湖社区的张大爷和周奶奶。"

团队的传承延续着"社区基因"的密码。集团的高管们都有个共同经历:必须在青湖社区住满三个月,通过"老人满意度考核"才能上任。现任量子实验室主任,就是当年在危机中去社区支援的员工;基因编辑项目负责人,曾是青湖社区医院的护士。他们开会时总会问三个问题:"老人用着方便吗?社区负担得起吗?能让生活变好吗?"这种思维方式,让庞大的商业帝国始终保持着初创时的敏锐——就像现在讨论元宇宙业务,团队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帮独居老人在虚拟世界里见远方的亲人",而不是商业变现。

初心博物馆的灯光透过全息投影,在顶层餐厅的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阳起身走到窗前,俯瞰这座因他的努力而变得更温暖的城市——量子计算中心的蓝光与社区窗户的暖黄交织,基因实验室的数据流与菜场的叫卖声共振,六十年的光阴在眼前流转,最终定格为两个画面:当年蹲在四合院修门吸的年轻人,和此刻站在大厦顶层的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