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1949璃院繁星 > 第895章 未来展望!

第895章 未来展望!

2087年冬至,青湖社区的"量子许愿墙"前挤满了人。′z¨h′a~o-x^s·.?n\e/t`李阳看着老人们用智能笔在全息屏上写下心愿,83岁的周奶奶画了个跳动的心脏图案,旁边标注着"想看着重孙子考上大学";林小满正在调试"时光胶囊"的封装程序,这个将存放50年的容器里,装着社区居民对未来的期许——从孩子们画的"会飞的救护车",到科学家们写的"基因编辑治愈罕见病"计划书,最特别的是李阳的手写纸条:"愿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像修门吸那样,认真对待生活里的小麻烦。"

科技领域的创新蓝图始终围绕"解决真问题"展开。李阳在集团战略会上提出"2090三大攻坚"计划:用基因编辑技术攻克10种老年高发慢性病,目标是让青湖社区的老人平均健康寿命再延长5年;量子计算重点突破"社区级灾害预警",通过分析全球气象数据与社区建筑结构,提前72小时预测极端天气对老人生活的影响;新能源研发聚焦"家庭微型光伏+储能系统",让偏远地区的社区医院再也不用担心停电导致疫苗失效。这些计划没有华丽的术语,却精准戳中民生痛点——就像六十年前他盯着四合院的门响时想到的,科技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创造奇迹,而是让日常少点狼狈。

全球性问题的应对策略藏着"社区联动"的智慧。/0.0~暁+说`网¢ ?首^发\李氏集团联合124个国家的社区组织,发起"全球银发量子网络"计划:在东京的老年公寓、巴黎的退休社区、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同步搭建适老化量子服务站,共享青湖社区的养老经验。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粮食危机,团队开发的"社区量子农场"已在非洲试点——通过基因改良作物与量子精准灌溉,让500户家庭的蔬菜自给率提升至80%。李阳常对团队说:"解决全球问题,得从让某个村子的孩子吃饱饭开始。"就像现在讨论碳中和,他们的切入点不是宏大的减排目标,而是"让社区食堂的厨余垃圾变成养花的肥料",这种从细微处着手的思维,正是从当年修门吸时延续下来的。

国际市场的拓展带着"文化共情"的温度。李氏集团的海外业务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进入新市场前,必须先在当地社区住满三个月。在东南亚推广量子医疗设备时,团队特意开发了"宗教适配模式"——尊重穆斯林患者的祈祷时间,设备会自动暂停治疗并播放祈祷提示音;在欧洲销售老年助行器,设计成可折叠放进歌剧院衣帽间的样式,因为调研发现当地老人最在意"不被当成病人"。这种"入乡随俗"的创新,让产品在107个国家的社区渗透率超过60%。^精~武.晓?说*网· ·已!发_布¢蕞`新-章*洁`李阳在国际论坛上展示的不是销售数据,而是一组对比照:左边是某非洲村庄用传统方法碾米的老人,右边是使用李氏小型碾米机的笑脸,"商业的全球化,应该是让每个地方的人,都能保留自己的生活节奏。"

公益事业的扩容计划构建起"全球社区互助网"。李阳宣布将个人30%的股权注入"初心公益基金",这笔资金不投商业项目,专门用于支持"代际互助"——在发展中国家培训社区年轻人照顾老人,同时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形成"你帮我跨越数字鸿沟,我教你人生经验"的良性循环。青湖社区的"银发讲师团"已通过全息投影,在全球500所乡村学校开课,82岁的王爷爷用自己1953年学开拖拉机的经历,激励着非洲的孩子坚持学习。这种"不是施舍是互助"的公益理念,让李氏的公益项目在当地扎根更深——就像当年在四合院,帮邻居修门吸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老人总会回赠一碗热汤,本质上是同一种温暖的流动。

全球合作的构想体现在"问题导向"的联盟设计。李阳牵头成立的"社区科技联盟",没有总部也没有章程,而是按"共同挑战"划分工作组:"老年孤独应对组"整合全球的心理专家与量子通讯企业,开发"跨文化陪伴系统",让不同国家的老人能通过翻译ai聊天;"社区韧性建设组"联合建筑师与材料科学家,为地震频发区设计"可变形老年公寓"。某次联盟会议上,巴西的代表提出"贫民窟儿童营养改善"难题,中国的社区食堂师傅、德国的食品科学家、印度的农业专家立即在线上组成攻坚队,三个月就拿出低成本解决方案。这种"不问国籍问需求"的合作模式,让科技突破的速度提升了40%,因为它跳过了政治与商业的壁垒,直接连接起人类共通的生存愿望。

个人愿景的底色始终是"做个合格的社区成员"。李阳在给重孙子的信里写道:"爷爷这辈子没做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