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长,我们要去哪里?”
“你听说过渤海咨询公司吗?”
“没有,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不过,从这家咨询公司的名字来看,老板应该是个韩国人。”
“没错,他叫吴海成,我之前看过他写的一篇评论,感觉很有见地。”
我打开平板电脑,将网页内容展示给宋载东。 他接过平板电脑,仔细阅读起来。
我们现在乘坐的出租车,正朝着吴海成的渤海咨询公司驶去。
自从我对韩国城产生了兴趣,决定要开发这个地方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搜索有关洛杉矶韩国城的信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发现,在韩国城,有一家韩裔美国人开办的报纸,叫作《韩国时报》。
这家报纸的办公室就在韩国城,主要面向生活在洛杉矶、加州乃至整个美国西部的韩裔美国人。
虽然它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不如《洛杉矶时报》和《加州新闻》等主流媒体,但它在美西地区的韩裔社区中很受欢迎。
我在阅读《韩国时报》的文章时,看到了一篇由吴海成撰写的评论。
他在评论中分析了洛杉矶韩国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与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的唐人街和小东京进行了对比。
他还对韩国城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
“室长,这个叫吴海成的家伙不简单啊。 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城市规划专业,现在才30岁出头。 他在韩国城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商业区分析、城市开发等等,业务范围很广。”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都是美国西部的名校。 当然,名校毕业并不代表一定有实力。
但从吴海成在《韩国时报》上发表的评论来看,他绝对是一个很有洞察力的人。
现在,该我亲自去会会他了。
吴海成的渤海咨询公司位于韩国城的边缘地带——特拉帕尔区。
这是一栋破旧的五层楼房,楼顶的角落里挂着一个写着“渤海咨询公司”的小招牌。
“没想到他的办公室这么简陋。”
“我反而觉得这样更好。 如果他是一个光鲜亮丽、事业有成的人,那他很可能只是个绣花枕头。”
“我同意您的观点。”
宋载东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生,吴海成完全可以去洛杉矶或者美国西部其他城市的知名咨询公司工作。
在那里,他每年至少能赚到二三十万美元。
但他却选择在韩国城的边缘地带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独立创业。
他似乎是一个胸怀大志、充满梦想的人,而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我们穿过破旧的大门,朝五楼走去。
这栋楼太老了,没有电梯,我们只能走楼梯。
我们沿着走廊走到尽头,看到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门上挂着一个写着“渤海咨询公司”的韩英双语招牌。
我们按响门铃,一个30多岁的男人走了出来,他的头发乱糟糟的。
“请问您是吴海成先生吗?”
“是我,请问你们是?”
“我们是mcu基金公司的,我叫姜敏,是公司的战略总监。 这位是宋载东先生,是我们公司的法律顾问。 我们想和您谈谈,可以吗?”
“……”
吴海成听到我的话,愣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他把我们请进了办公室。
不出所料,渤海咨询公司只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只有吴海成一个人。
不过,公司规模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公司的实力。
“没想到你们会突然造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招待你们,不过,既然大家都是韩国人,要不要喝杯双花茶?”
“那就麻烦您了。 不过,听您的口音,您应该不是在韩国出生的吧?”
“没错,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我父母就移民到洛杉矶了。 所以,韩国城对我来说就像故乡一样。”
吴海成一边准备茶水,一边回答道。
我环顾了一下他的办公室。
一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一台台式电脑、一张二手办公桌、一张沙发……这就是他办公室的全部家当。
但墙上却挂着很多他设计的建筑图纸和城市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