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在了鄄城外新建立起的驻军大营,正好曹操在那里巡视青州兵的训练情况。
但是张山却暗自思量,若是单纯相见,完全可以在寻营结束后在县衙见面,若是在军营那就是想考教他一番了。
反正不管是不是想多了,既然投靠了曹老板,那也要给他展示一下本事,以免被看轻了。
张山将前些时候二婶给自已做的窄袖武服找出来换上,然后系好绑袖,带上双锏和弓箭,向着城外大营赶去。
等张山赶到大营外,只见曹昂在辕门口迎接,张山上前施礼,“公子!”
曹昂笑着拍了拍张山的胳膊,“张君几日不见,更为壮硕了,快随我来,父亲正在校验士卒。”
随后张山跟随着曹昂来到了营中校场,只见夏侯惇站在一个高台上,不断地挥舞旗帜,下达指令,底下的军阵跟随着变换移动。
至于夏侯惇旁边,还站着两人,一人稍矮一些,身高仅有七尺,武人打扮,腰间佩剑;另一位身长将近八尺,一身士人打扮,腰间配有香囊玉佩。
夏侯惇远远便看到了张山,随后便示意身边两人向远处看去。
张山此时也能断定,高台上最矮的那个肯定是曹操。至于曹操身旁的那人,张山不确定是谁,看到曹昂站在高台旁等待,也就站到了曹昂身后。
夏侯惇眼见主角已经到了,当即停下了手中令旗,鸣金示意收队,三人也就走下了高台,曹昂赶紧走上前去,对着三人施礼,“见过父亲,荀司马,元让叔。我后面这位便是张壮士。”
张山一听,原来这位就是荀彧,都说闻名不如见面,张山对荀彧的第一印象就是谦谦君子,非常有涵养。
曹操一直暗自观察着张山,这一看那是喜欢的不得了。
曹操本就喜欢猛将,张山又生的身材高大,十分威严,还有一部美髯,这在曹操心中简直就是梦想中的自已。
就像当初见到刘备的二弟关羽,曹操又动心了。
上一个已经不可能了,但是这一个可是有机会啊,曹操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得到他!
张山总觉得曹操看自已的眼神怪怪的,但还是赶紧上前见礼,“见过曹兖州,荀司马,元让将军。某姓张名山,鄄城人士。“
荀彧先是向张山回了一礼,“荀彧荀文若,颍川人士,见过张君。”随后就看他转向了曹操“明公,看来张君乃是心细之人,军备整齐,如此,明公输某一份上等熏香。”
曹操无所谓的摆摆手,“文若说的是哪里话,吾还会耍赖不给你吗?”
荀彧心想现在咱们都快穷的衣服上打补丁了,真不好说你会不会赖账。
至于说看不起张山,荀彧表示荀家的孩子出来,不可能在礼数上让人挑出毛病,同时张山又显然是个有本事的,就看那对双锏,还有那张大弓,没点力气可使用不了。
就看自家明公眼睛都快长到人家身上了,成为同事是板上钉钉了,有啥看不起的,而且荀彧很满意张山虽是武夫,但又懂得礼数。
不像明公手下的人,称呼曹操啥的都有。曹氏宗亲管他叫大兄,夏侯兄弟管他叫孟德,底下一堆跟着讨伐过董卓的老兵油子还管他叫老大,关键这群人还不分场合,成何体统。
夏侯惇早就见过,自然不用在介绍,终于轮到重头戏了,曹操清了清嗓子,“兖州牧曹孟德见过壮士,吾早日便收到子脩的书信,他在信中极力夸奖壮士,说壮士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知可愿展示一二?”
曹操对于有本事的人不管是礼贤下士还是容忍度等方面都是做的极好,张山看到未来的魏武帝给自已还礼,心中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至于展示本领自然是不在话下,他张山来这就是为了这个,要不然怎么要好待遇。
“明公有命,山自当遵从!”
张山环视了一圈校场,只见边上摆放着用来打敖力气用的石锁,便大跨步的走到了最大的石锁前。
“这最重的石锁有多重?”张山将手握在把手上问道。
夏侯惇赶紧阻拦,“那把石锁只是摆放在那里,从来没有人耍的起来,莫要逞强啊!”
张山双脚分开站立,力从地起,单手就将石锁举了起来,而后又跟举哑铃似的举了几下,紧接着就把石锁放回了原位。
张山觉得不过瘾,四下环视一圈,又发现校场旁边有一棵两人合抱粗细的大树。
张山将弓箭铁锏都放到一旁,来到树前站定,双手环抱大树,全身用力,那大树根部虽然深入地下,终究还是没有挡住这股巨力,张山没费太多力,直接将其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