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此讯,多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心中暗忖:夏军先是派人刺杀李际遇,致使其部众群龙无首;
而后派人联络这些降军,妄图策反;
之后,杀掉自己留在城中的兵马,再弃守洛阳,这环环相扣的计谋,这般有条不紊的调兵遣将,着实令人胆寒。
此刻,他恨不能立即将那罪魁祸首夏军周云千刀万剐,
可他也明白,当下杀掉周云不过是意气用事,并不现实,然而,心中的不甘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难以平息。
当多铎的清军赶到洛阳城时,除了自己的骑兵队伍,城中竟无一名守军,迎接他们的,是麾下近五千颗死不瞑目的头颅。
多铎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周云卑鄙无耻,却全然忘记了自己前些时日杀掉的那七千手无寸铁的大顺降军。
正当他气得暴跳如雷,准备引大军追击而去时,耿仲明匆匆赶来,将其阻拦。
耿仲明劝说道,孔有德带领的红衣大炮等火枪兵还在后面赶来,大军一路奔波,人困马乏,急需休整。
冷静下来的多铎思索片刻,很快采纳了耿仲明的建议,传令大军就地扎营休息。
自己则赶忙写好折子,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奏报给兄长摄政王多尔衮。
此时,反正降军在陈金斗的引领下,退往登封与周云亲率的中路军胜利会师。
周云早在接到方云海的情报后,便吩咐归德的李岩设法调集了一批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虽说陈金斗他们也携带了一些粮草,但周云做事向来谨慎,为防万一,还是做了周全的安排。
在迎接陈金斗一行人的时候,周云更是摆出高规格的阵仗,亲率众人前出十里相迎,其诚意昭然若揭,令人动容。
周云手下突然多出近二十万兵马,虽说他早有心理准备,可当陈金斗真把这事办得妥妥当当。
那二十万兵马铺天盖地站在眼前时,周云还是忍不住心头一震,着实有些措手不及。
惊喜之余,周云雷厉风行,当即下令将陈金斗的署理右参赞头衔中的“署理”二字去掉,让他名正言顺地成为正式右参赞,以彰其功。
同时,周云立即着手将反正军分成三部分。
他先调以于大忠部为首的五万兵马,即刻奔赴怀庆府于北路军孙明远麾下,听从调遣,协助北路军稳固防线!
其次调周如立等将领的十万兵马,留于自己的中路军,一起驻守登封,正面抗击来犯清军。
最后,他让申靖邦和姬之英二人各领三万兵马,火速前往山东、徐州,协助岳云军严守东北防线,防止清军从东北方向袭击归德府。
周云虽安排了反正军的驻守,但并未对反正军进行整编。
他心中明白,此时整军并不合时宜,一是时间紧迫,根本不容许有丝毫耽搁;清军如饿狼般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扑上来。
二是军心未稳,反正军还未与自己的夏军协同作战过,无互信的基础,冒然整军极易生变。
而当下又要全力应付清军,因此其他的只能暂且搁置。
就在周云在登封紧张有序地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准备迎接多铎率领的大军来攻之时。
在南阳府城中那气势恢宏的总兵府内,气氛却有些微妙。
前明户部尚书、现夏军使者侯恂,正静静地站在汝蔡总兵刘洪起的府内大堂中央。
大堂内,总兵府的文武官员分站两排,一个个神色各异,目光都聚焦在侯恂身上。
刘洪起对周云本就憋着一肚子气,此刻看到曾经的朝廷重臣、这前明的户部尚书居然也在为周云效力,更是火冒三丈。
语气中满是揶揄地问道:“侯尚书,您当年可是一部尚书,何等威风,如今为何甘愿屈尊为那乳臭未干的军头周云小儿卖命?”
侯恂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轻轻说道:“刘总兵,看来您对那周云小儿可是怨念颇深啊!”
“哎?侯尚书,您这是何意?为何直呼你家都帅之名啊?难道你来此并非是为那周云小儿当说客的?”
刘洪起满脸疑惑,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
“唉!也是,也不是,一言难尽啊!”侯恂长叹一声,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
刘洪起一听,心下顿时疑惑丛生,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
不仅是他,在场的文臣武将们也都纷纷竖起耳朵,从古到今,人们就爱听这些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