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真的,顾不上陪金孝周倒不至于,主要是白愁得给陪李雪留出足够的时间。
金孝周不疑有他,甚至还主动询问白愁打算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她能帮上忙的地方。如果能帮上白愁,她会很开心。
从本质上说,金孝周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女生。男朋友混吃等死另说,现在男朋友打算创业了,金孝周还是希望自己也能有所进步。
“已经有了大概的思路,但是具体往哪个方向发展,在什么领域创业我还没有想好。”
白愁是真的在认真思考创业的问题。虽然是为了“洗钱”,但白愁还是想努力一下争取做出成绩,创业这件事,至少在初期对白愁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就像祖师爷陈冠希在《记得我吗》里唱的那样:“在娱乐商场上玩企业性游戏。”
大体上,白愁有两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做高端hifi订制耳机,先挖几个大厂的调音师、声乐工程师设计声音走向,再买一套腔体设计开模……
耳机大体分成高端、中端入门三个档次,从一万出头到两三千,全部都是高端定制……其实就是小作坊模式,工作室可以直接开在学校附近,加起来用不到10个人。
有人下订单,自己就这边就组装、调试耳机然后发货,基本没有仓储成本。
初期等耳机做好后就让人带着耳机全世界乱飞,任何一个耳机展别管是不是野鸡展都去跑一遍,搞搞公关争取刷下来几个展会的评选奖项。
能拿到奖最好,拿不到奖也有故事可以讲,什么外国友商打压什么只给我们最差的展台位置……最好在设计、调音之初,就做点实质上没什么用,只是单纯为创新而创新的创新,申请几个专利,起一些玄之又玄的名字,什么鸿钧振膜、昆仑腔体……
然后自然就是砸钱买通告,什么自媒体博主什么大V什么小红书,软稿硬稿给我全来上一套,给我换着花样吹。
什么震惊外国人什么潜心十年研究技术,大家不要嘲笑森海塞尔,总之就是牛逼就是遥遥领先,吹完再挑一两个无足轻重的小缺陷批评一下。
实体店那边也不能落下,跟甲苯、知音堂各大音频器材店合作,给他们更高的让利,最终售价一万的耳机用5000的批发价给他们让他们推广。
一套所有耳机品牌都在用的丝滑小连招,白愁估摸着自己的耳机品牌怎么也能做起来了,就算初期赚不到什么钱,等成本摊低发售新品时也能实现盈利。
至于耳机声音怎么样……产品质量怎么样……这是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没关系,只要声音不是太反人类,发烧友们会自己开脑放的。而且一个声音具体好不好,就像汽车的豪华性、驾驶体验、乘坐体验一样,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全看宣发怎么吹。
白愁有十成的信心成功,因为国内外所有的新hifi耳机品牌都是这么一套模式,他还在宣发上借鉴一点点某不可言说企业的成功经验。
唯一的问题在于,hifi耳机这个行业上限不高,整体上来说是个夕阳产业,传统巨头森海塞尔都快被打到找不着北了。
未来如果想做大做强,势必要进入TWS耳机的领域,竞争会非常的激烈,并且基本没有赢的可能性。
但就目前而言,做耳机确实能迅速帮白愁解决洗钱的问题:我物料成本两百块不到的耳机卖三千多,你就说我买法拉利合不合理吧?
至少能糊弄下家里人。
另外一个创业企划就是立足于互联网开一家娱乐公司,签素人、运营主播、拍短剧……
只是这个企划不同于做耳机那一个,仅仅只是有一个非常笼统的思路,运作模式、运营思路、主要盈利点……
等近乎所有的主要问题,白愁都还没有搞明白。
真打算创业了白愁才发现真的难,诚然,他可以屁股一拍就是干,但那即是对自己钱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时间的不负责。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主播和短剧,哪边才是主要盈利点,哪边才是长期盈利需要优先且重点投入精力与资源运作的?
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明白,没有一套至少说得过去的规划,运作起来势必会事倍功半,浪费钱是另一回事,自己的精力与耐心只怕也会被很快消磨殆尽。
和金孝周吃完饭,把金孝周送回宿舍后,白愁就开着车回到宿舍,刚一进门就被几个舍友一番审问。
白哥,你是不是又换新车了?
白哥,校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