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沟通方式偏好不同
有的人更喜欢面对面的直接沟通,觉得这样能更直观地表达情感、理解对方意图;而有的人则倾向于书面沟通,认为文字表述更严谨、有条理。还有些人习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简短交流,不同的沟通方式偏好如果不加以协调,就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比如一方频繁发消息询问,另一方觉得被打扰,或者书面沟通中出现误解却不能及时澄清等。
(二)应对方法
1. 调整沟通姿态
对于过于强势的人,要学会适当收敛,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采用更加平等、协商的口吻进行沟通,比如“我有个想法是这样的,不过可能不太全面,大家一起讨论看看,说不定有更好的办法呢”,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决策。而过于软弱的人则要鼓起勇气,在合适的时候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先提前准备好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增强自信心,以更坚定的态度参与沟通,维护自己的权益。
2. 适配语速语调
在沟通前,先观察对方的语速和语调习惯,尽量与其保持一致或者稍作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如果自己语速较快,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尤其是在阐述重要内容时,确保对方能听清楚;如果语速较慢,可以有意识地加快节奏,但要保证吐字清晰。对于语调,要根据沟通的场景和目的进行调整,比如在表达重要观点时,可以适当提高语调增强强调效果,而在日常交流中保持自然平稳的语调,让话语听起来更舒服、真实。
3. 兼顾沟通偏好
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偏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对方需求,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方式进行互补。例如,对于喜欢书面沟通的人,可以先通过邮件等形式详细阐述观点,然后再约时间面对面交流,进一步确认和完善想法;对于习惯即时通讯的同事,在非紧急情况下,注意控制消息发送的频率,避免打扰对方,紧急情况则可以先电话沟通,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达,通过兼顾不同偏好,减少因沟通方式差异导致的误解和不畅。
六、信息传递不准确的雷区与应对
(一)问题表现
1. 传达内容有误
在传递信息时,由于自己理解偏差或者记忆错误,将错误的内容传达给其他人。比如,上级交代了一个任务的具体要求,在向下属传达时记错了关键细节,导致下属按照错误的要求开展工作,最后结果不符合预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影响整个项目进度。
2. 遗漏重要信息
没有将全部的关键信息传达给对方,使得对方在执行任务或参与决策时因信息不完整而出现问题。例如,在向团队成员介绍客户需求时,忘了提及客户对项目时间节点的特殊要求,结果团队按常规进度安排工作,最后无法按时交付,引发客户不满。
3. 未确认信息理解
传达完信息后,没有与接收方确认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了信息内容,想当然地认为对方已经明白了,结果对方可能存在误解却没有及时发现,直到出现问题才暴露出来,增加了沟通成本和工作风险。
(二)应对方法
1. 认真核实信息
在接到需要传达的信息后,先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其内容,可以通过向信息源提问、重复关键要点等方式进行确认。如果是口头传达的信息,最好记录下来,避免遗忘或记错。对于复杂的信息,可以梳理成要点,方便准确传达。例如,接到上级关于项目会议的通知后,将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主要议题等关键信息一一记录清楚,然后再传达给相关同事。
2. 全面传递信息
在传达信息时,要仔细核对,确保将所有重要的、相关的信息都传递出去。可以采用清单式的方法,对照原始信息,一项一项地进行传达,避免遗漏。比如,在向合作方介绍合作项目细节时,按照合作背景、目标、具体内容、双方权利义务、时间安排等方面依次详细说明,保证对方全面了解项目情况,为后续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3. 确认信息接收
传达完信息后,主动与接收方确认其是否理解了内容,可以让对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关键信息,或者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来检验对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给新员工介绍公司规章制度后,问对方“你说说看,咱们公司请假的流程是怎样的”,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误解,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和理解。
七、非语言沟通不当的雷区与应